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问答 >

ChatGPT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类如何用66年实现今天的AI聊天?(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2023-03-11 06:03:10
  • 浏览
  • www.qceshi.com
  • 评论0条
  • 导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人工智能对话工具ChatGPT一夜之间成为顶流,在略显沉闷的科技界如闪电般发出炫目光芒后,它似乎点亮了指引投资界方向的明灯,一些商界人士的内心开始“骚动”。的确,这个成绩是史无前例的。ChatGPT是有史以来用户增长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当人工智能对话工具ChatGPT一夜之间成为顶流,在略显沉闷的科技界如闪电般发出炫目光芒后,它似乎点亮了指引投资界方向的明灯,一些商界人士的内心开始“骚动”。

    的确,这个成绩是史无前例的。ChatGPT是有史以来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推出仅两个月就获得了1亿用户。它被内置于微软的必应搜索引擎中,把谷歌顷刻间拉下神坛,正在促成搜索引擎自诞生以来的重大转折点。

    但ChatGPT绝非凭空而来。这款聊天机器人是多年来一系列大型语言模型中最完善的一个。梳理ChatGPT的简要历史就会发现,在其诞生前,有无数技术的迭代、理论的发展为它铺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符号与亚符号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始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历几十年“三起两落”的发展阶段,有过“寒冬”,也有过“盛夏”:几次重大事件让一度归于沉寂的人工智能研究再次成为被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ChatGPT的成功,源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期积累。

    ChatGPT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类如何用66年实现今天的AI聊天?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克劳德·香农、艾伦·纽厄尔、赫伯特·西蒙等科学家正聚在一起,讨论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这一年被誉为人工智能诞生元年。

    人工智能领域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符号人工智能(symbolic AI),另一类是以感知机为雏形的亚符号人工智能(subsymbolic AI)。前者的基本假设是智能问题可以归为“符号推理”过程,这一理论可追溯至计算机鼻祖、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真正体现这一思想的所谓智能机器,源于英国的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和艾伦·灵(Alan Turing)的开创性工作。

    亚符号人工智能的出现归功于行为主义认知理论的崛起,其思想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沃伦·麦克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沃尔特·皮茨(Walter Pitts)提出神经元模型后,心理学家弗兰克·罗森布拉特(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机模型,奠定了神经网络的基础。

    早期的神经网络技术秉承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逐层递进、层层抽象”的基本思想,出现了诸如MCP神经元、感知机和前馈神经网络等模型,它们通常由多个处理信息且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组成,其灵感来自人脑中所连接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工智能在符号演算和感知机两个方向上都陷入了停滞。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的休伯特·德雷福斯(Hubert Dreyfus )1965年发表《炼金术与人工智能》报告,将当时所进行的神经网络研究与历史上的炼金术相提并论,辛辣指出爬上树梢不等于攀登月球。1973年,“莱特希尔报告”对当时的符号主义人工智能提出批评,认为“迄今的发现尚未产生当时承诺的重大影响”,人工智能第一次跌入低谷。

    80年代兴起的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也因为受制于计算能力和对智能的理解,并未获得实质性的突破,使得人工智能跌入了第二次低谷。

    但从80年代开始,一棵大树已经播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递归神经网络

    理解和使用自然语言是人工智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语言常常充满歧义,极度依赖语境,而且通常用语言沟通的各方需要具备大量共同的背景知识。与人工智能的其他领域一样,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研究在最初的几十年集中在符号化的、基于规则的方法上,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改变了一切。

    ChatGPT是基于大型语言模型GPT-3的一个对话式版本,而语言模型是一种经过大量文本训练的神经网络。由于文本是通过不同长度的字母和单词序列组成,语言模型需要一种能够“理解”这类数据的神经网络,发明于20世纪80年代的递归神经网络可以处理单词序列。但有一个问题是,它们的训练速度很慢,而且可能会忘记序列中之前的单词。

    1997年,计算机科学家斯皮·哈切瑞特(Sepp Hochreiter)和尤尔根·斯成杜博(Jürgen Schmidhuber)通过发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成分的循环神经网络,可以让输入序列中的过去的数据保留更长时间。LSTMs可以处理几百个单词长的文本字符串,但他们的语言技能有限。

    在人工智能处理自然语言出现重大突破前夕,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在2016年发生了一次“出圈”事件。谷歌公司的AlphaGo在各种围棋比赛中大获全胜,给全世界做了一次人工智能科普。DeepMind创始人之一沙恩·莱格(Shane Legg)认为,超越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将在2025年左右出现。谷歌公司战略委员会成员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则提出了令人震惊的“奇点理论”,认为2029年完全通过灵测试的智能机器将会出现,以强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爆炸将会在2045年出现。

    ChatGPT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类如何用66年实现今天的AI聊天?

    AlphaGo战胜李世石和柯洁。

    2017年:Transformer

    谷歌的一个研究团队发明了Transformer,这是一种神经网络,可以跟踪每个单词或短语在序列中出现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当今这一代大型语言模型背后的突破。单词的含义通常取决于前面或后面其他单词的含义。通过跟踪这些上下文信息,Transformer可以处理更长的文本字符串,并更准确地捕捉单词的含义。例如,“hot dog”在“Hot dogs should be given plenty of water(狗热了要多喝水)”和“Hot dogs should be eaten with mustard(热狗应该和芥末酱一起吃)”这两个句子中的含义截然不同。

    ChatGPT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类如何用66年实现今天的AI聊天?

    谷歌Transformer的那篇著名论文。

    Transformer能够同时并行进行数据计算和模型训练,训练时长更短,并且训练得出的模型可用语法解释,也就是模型具有可解释性。

    经过训练后,Transformer在包括翻译准确度、英语成分句法分析等各项评分上都达到了业内第一,成为当时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

    Transformer自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地影响了接下来几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轨迹。短短的几年里,该模型的影响已经遍布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从各种各样的自然语言模型到预测蛋白质结构的AlphaFold2模型,用的都是它。

    2018年:GPT-1

    在Transformer诞生还不到一年的时候,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推出了具有1.17亿个参数的GPT-1模型,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的缩写,即用大量数据训练的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该公司希望开发多技能、通用的人工智能,并相信大型语言模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GPT将Transformer与无监督学习相结合,这是一种根据事先未注释的数据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方法。这让软件可以自己找出数据中的模式,而无需被告知它在看什么。机器学习先前的许多成功都依赖于监督学习和注释数据,但手动标记数据是一项缓慢的工作,因此限制了可用于训练的数据集的大小。

    GPT最终训练所得的模型在问答、文本相似性评估、语义蕴含判定以及文本分类这四种语言场景,都取得了比基础Transformer模型更优的结果,成为了新的业内第一。

    ChatGPT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类如何用66年实现今天的AI聊天?

    为了创造通用人工智能,“你需要有数十亿美元的投资。”OpenAI LP的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左)2019年说。他与该公司当时的首席技术官Greg Brockman坐在一起。

    2019年:GPT-2

    微软向OpenAI投资了十亿美元。同年,OpenAI公布了具有15亿个参数的模型:GPT-2。该模型架构与GPT-1原理相同,主要区别是GPT-2的规模更大(10倍)。同时,他们发表了介绍这个模型的论文“Language Models are Unsupervised Multitask Learners” (语言模型是无监督的多任务学习者)。在这项工作中,他们使用了自己收集的以网页文字信息为主的新的数据集。不出意料,GPT-2模型刷新了大型语言模型在多项语言场景的评分纪录,引起了更大的轰动。但OpenAI称,他们非常担心人们会使用GPT-2“产生欺骗性的、有偏见的或辱骂性的语言”,因此不会完整的模型。

    2020年:GPT-3

    GPT-2令人印象深刻,但OpenAI的后续GPT-3引起了更大的反响,它实现了生成类人文本能力的巨大飞跃。GPT-3可以回答问题、总结文档、生成不同风格的故事,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之间进行翻译等。它的模仿能力不可思议。

    最显著的收获之一是,GPT-3的收益来自于现有技术的超大规模化,而不是发明新技术。 GPT-3有1750亿个参数,比前两款GPT模型要大得多:经过基础过滤的全网页爬虫数据集(4290亿个词符)、维基百科文章(30亿词符)、两个不同的书籍数据集(一共670亿词符)。它的模型架构与GPT-2没有本质区别。

    GPT-3面世时未提供广泛的用户交互界面,并且要求用户提交申请,申请批准后才能注册,所以直接体验过GPT-3模型的人并不多。

    早期测试结束后,OpenAI对GPT-3进行了商业化:付费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API)连上GPT-3,使用该模型完成所需语言任务。2020年9月,微软公司获得了GPT-3模型的独占许可,意味着微软可以独家接触到GPT-3的源代码。

    与此同时,上一代的缺点进一步被放大,谷歌的人工智能伦理团队联合主管蒂姆尼特·格布鲁(Timnit Gebru)与人合著了一篇论文,强调了与大型语言模型相关的潜在危害,但该论文不受公司内部高级经理的欢迎。2020年12月,格布鲁被解雇。

    2022年1月:InstructGPT

    GPT-3公测期间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对话和提示语数据,而OpenAI内部的数据标记团队也生成了不少人工标记数据集。OpenAI用这些数据对GPT-3用监督式训练进行了微调,并收集了微调过的模型生成的答案样本,使用奖励模型和更多的标注过的数据继续优化微调过的语言模型,并且进行迭代,最终得到了InstructGPT。InstructGPT更善于遵循人的指示,并且产生更少的冒犯性语言、更少的错误信息和更少的整体错误。

    大型语言模型一个普遍的问题是,训练它们的成本,使得只有最富有的实验室才能创建一个。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这种强大的人工智能是由小型企业团队秘密开发的,没有经过适当的审查,也没有更广泛的研究社区的投入。作为回应,一些合作项目开发了大型语言模型,并将它们免费给任何想要研究和改进该技术的研究人员。Meta构建并给出了OPT,这是GPT-3的重构。Hugging Face领导了一个由大约1000名志愿研究人员组成的联盟来构建和BLOOM。

    ChatGPT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类如何用66年实现今天的AI聊天?

    OpenAI工作人员和Dota 2电子竞技团队OG的成员一起拍照。

    2022年12月:ChatGPT

    最终,2022年12月,ChatGPT面世。与InstructGPT模型类似,ChatGPT是OpenAI对GPT-3模型微调后开发出来的对话机器人。OpenAI官网信息显示,ChatGPT与InstructGPT是姐妹模型。与InstructGPT一样,ChatGPT使用强化学习对人类测试人员的反馈进行了训练,这些测试人员对其表现进行了评分,使其成为流畅、准确且无害的对话者。从此以后,全球有1亿人在和它聊天。

    用户们在社交上晒出来的对话例子表明,ChatGPT能完成包括写代码、代码改错、翻译文献、写小说、写商业文案、创作菜谱、做作业、评价作业等一系列常见文字输出型任务。ChatGPT比GPT-3更优秀的一点在于,前者在回答时更像是在与用户对话,而后者更善于产出长文章,欠缺口语化的表达。

    ChatGPT一夜走红之后,在全球引发了高度,有业内人士认为它将影响包括搜索引擎、广告业、教育行业等领域。2022年12月,谷歌内部红色警报,着手进行紧急应对。

    在接受《时代》专访时,ChatGPT回答道:我还有很多局限,但人类应准备好应对AI。

    ChatGPT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类如何用66年实现今天的AI聊天?

    16套教育理论模拟卷错题合集(第三、四天)

    选择填空

    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梅伊曼和拉伊

    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

    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文化教育学

    2.(1)忠实取向是指课程实施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预定课程方案的过程。

    (2)相互适应取向是指课程实施是预定课程方案与学校情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

    (3)创生取向是指课程实施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4.赫尔巴特说的“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反映的是教学过程的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知情意相统一的规律

    5.视觉系统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叫做最小可见敏

    6.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7..提出“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是1958年的《_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_》。

    8.班级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_基本单位_ 。

    9.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包括赫尔巴特和_凯洛夫_,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10.校园文化的特征具有:互动性、渗透性和_传承性_。

    11.倡导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尤其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 _投资_活动。

    12.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_苏霍姆林斯基_重视自我道德教育,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13._弗莱雷_是批评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被压迫者教育学》。14. _偶发事件_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15._负诱导_指神经活动由兴奋到抑制的过程。

    16._反射_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及时适当的反应。

    17._外显记忆_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18.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_再认和回忆_。

    19.“勤能补拙”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_补偿作用_。

    20._高级神经活动_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

    21.人类表情的外部表现主要有:面部表情、_肢体表情_、言语表情。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发展起到影响的_环境_。

    23.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_法国_。

    24.学生证明某一命题、定理时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导求证运用的是_抽象逻辑思维_。

    25.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26.流体智力是基于先天禀赋,主要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有关,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

    27.思维活动最基本的加工方式:分析与综合

    28.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现了注意的_集中性_特征。

    29.动机本能理论的主要倡导者:麦独孤詹姆士、洛伦茨、弗洛伊德

    30.使用“座右铭”来鼓励自己不断前进,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品德修养指导法_。

    品德修养指导法主要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等。

    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31.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大于15%小于50%为_大众化_阶段,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2.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_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主要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33.教师形象的核心是_文化形象__。

    34.新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学习《有志》《早起》这两首诗。这个教师遵循了_思想与科学相统一_原则来进行叫教学。

    35.1920年,美国的伯克赫斯特在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自学和_独立作业_,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

    36.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是_道德认知_。

    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范围比道德认知要小。

    道德情感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道德体验就是一种道德情感,没有道德情感就没有对道德规范的准确把握,就难以产生个人的道德需要。因此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是通过练习和实践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37.情感:⑴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

    (2)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

    (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客观世界中,凡是符合我们审美标准的事物都能引起美的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美感等。

    情绪的状态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2)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主要特点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

    (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面临的情境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人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当前情境的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进入应激状态。如:海啸、地震、车祸时,人们体验到的情绪状态就是应激。

    38.影响最大的四种心理咨询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_认知理论_。

    39.“浪子回头”体现了人格的_可塑性强_。

    40.引起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_需要_。

    41.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_复述_。

    由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_注意_。

    42.动机的功能包括激发功能、指向功能和_调节和维持_功能。

    43.一般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智力,_观察_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44.人们借助于听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叫_言语理解_。

    45.想象的功能主要包括:预见功能、代替功能、补充功能和_调节_功能。

    简答题

    1.简要分析性格与气质的关系,以及气质对生活实践的影响。

    1.区别

    (1)气质受遗传、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环境、社会影响大;

    (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3)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4)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晚。

    (1)气质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2)气质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

    (3)性格调节、支配着气质。

    影响

    (1)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

    (2)气质本身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3)气质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率,对择业有一定的意义。


    2.能力发展的团体差异性包括哪几个方面?

    (1)能力的性别差异;

    (2)能力的种族差异和职业差异;

    (3)能力的年龄差异。

    3.引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条件。

    无意注意:

    (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新异性;

    C、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D、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和精神状态;

    C、知识经验。

    有意注意:

    (1)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的组织活动;

    (3)稳定的间接兴趣;

    (4)坚强的意志力;

    (5)过去知识的影响。

    4.简要说明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

    瞬时记忆:

    (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保持时间极短。大约0.25~4秒之间;

    (3)记忆容量较大;

    (4)信息在感觉记忆中的登记时无意识的;

    (5)瞬时记忆经过注意可以转化为短时记忆。


    5.简述情绪的两极性?

    .(1)动力性

    (2)激动性

    (3)强度

    (4)紧张度

    6.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1)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3)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4)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5)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7.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

    (2)转变学生观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8.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够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9.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案例分析题(共7分)

    1.小亮和小峰是双胞胎,同年入学,现在已经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了,他们两兄弟个子一样高,相貌也极其相似,但他们的性情却大不相同。小亮容易激动,性情豪爽,办事果断,敢作敢为行,动迅速,喜欢参加各种争斗性活动,当受到挫折时怒发冲冠,爱打抱不平而不考虑后果;小峰则性情温和、安静、稳定。办事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即使在经受挫折时仍心平气和,不动神色,而两人的成绩却不相上下,齐头并进。

    该实例说明了什么?试以气质类型学说加以分析。

    (1)小亮属于胆汁质;小峰属于粘液质。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2)①对小亮进行教育时,遇到问题要严厉批评,且要抑制其强烈反应,要做到既不激怒他又能触动其思想;表扬时应当恰如其分,不可夸张,以防止其骄傲;

    ②对小峰进行教育时,着重发展其诚恳、踏实、顽强等心理品质,防止其执拗、冷淡、迟缓等特点的产生,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的热情、训练她们的敏捷性。

    2.甲同学上节课是语文,这节课是数学,他可以及时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快乐的学习每节课的内容。乙同学喜欢音乐,经常在校园里边弹边唱。她的每次表演都会吸引大量同学围观欣赏。

    请分析甲乙同学的行为表现属于注意的哪种品质?

    2.甲同学是注意转移;乙同学是注意分配: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

    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②培养间接性趣;

    ③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④严格要求学生,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3)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3.某小学四年级某班,有几个品德欠佳、学习成绩差但偏爱玩篮球的“小捣蛋”。他们因为玩球和看球赛,屡次迟到、旷课,还经常抢低年级学生的篮球,引起纠纷,甚至打架,被同学告到班主任那里。为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班主任并没有直接批评这些“小捣蛋”,而是组织他们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订了几条队规:一、服从命令听指挥;二、坚持练习守纪律;三、不抢外班的球;四、不做有损球队名誉的事。此后,这些学生开始每天按规定练球,不但在篮球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还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养成了较好的品德习惯,学习上也有了明显进步。

    试分析该案例中的班主任遵循了哪些德育原则?

    (1)首先,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再次,遵循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案例中班主任并没有批评指责这些小捣蛋,而是按照队规严格要求这些学生。

    (3)最后,遵循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班主任分析与了解了学生,利用他们爱玩篮球的优点,因势利导,每天按规定练习篮球,不仅在篮球比赛中获得了成绩,而且又提高了控制能力,养成较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上也有了进步。

    论述题(共10分)

    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1.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可从教和学两方面来分析。

    ㈠从教师教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

    (1)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的,是衡量一节课成功或失败的二个主要的依据。

    (2)教学内容准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确保授课质量的首要条件。在讲授时,教师对概念、定理等的表述要准确无误,对原理、定律的论证应确切无疑,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观点要仔细分析。

    (3)教学结构合理。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障。何时讲新内容、何时练习、何时演示、何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4)教学方法适当。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方法要有机结合、运用自如,师生密切配合,感情融治,使教学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学习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5)语言艺术。教师要讲普通话,语言流畅生动,语音清楚准确,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的表情、动作要自然优美,富有情感。

    (6)板书有序。教师板书要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当;内容上要突出教学重点,详略得当。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上好课的内在动力,离开了这一点,以上的所有要求就失去了意义。

    (二)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

    (1)学生注意力集中。

    (2)思维活跃。

    (3)积极参与。

    (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注意的品质有哪些?请结合实例阐述如何遵循注意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

    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②培养间接性趣。

    ③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④严格要求学生,加强意志力的培养;

    (3)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3.试论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1.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

    ①统一性: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童。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

    ②矛盾性: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情不通等现象。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 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


    4.结合实例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92.(1)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强弱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求知需要(认知与理解的需要)。⑥审美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

    ①教师必须顾及学生的饮食和睡眠的需要。上课时间过久易导致疲劳、困累或饥饿等问题以致影响教学成效。

    ②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的心理。

    ③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学生之间的友谊、忠诚、关心、接纳和隶属感都属于社会性的需要,教师要为满足学生这类需要,引导建立一个和谐、团结、温暖、亲密的班集体。

    ④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尊重,体会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学生的荣誉、成就、信心、自由、独立自主等都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自尊的需要。

    ⑤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能取得一定的成功。其次,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一般地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当学生以考试分数为目的时,需要的层次是低的,即可能是为了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要,或是追求教师进行表扬的尊重需要。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需要,如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什么是“冒名顶替综合征”

    为什么面对机会和职位不敢争取?

    为什么他人的夸奖会让自己惴惴不安?

    为什么总是过分迎合他人,不愿表达真实想法?

    为什么只是出了一点儿小错,就觉得自己完蛋了?

    为什么做事时,总是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甚至导致拖延?

    ……


    我们对自身的评价远低于外界对我们的评价,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也叫“冒名顶替综合征”。今天夜读,通过《冒名顶替综合征》一书,作者从多个方面分析该心理特征,并就“如何摆脱自我否定,接受赞美与成功”提出建言。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冒名顶替综合征》

    [德]米夏艾拉·穆逖兮/著

    项玮/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心有一面哈哈镜


    窗户开着,外面几乎没有一丝声响,只有远处间或传来汽车渐行渐远的声音。此时此刻,路上几乎空无一人。这已是奥利弗无法入眠的第四个夜晚。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脑海里始终盘旋着同一个问题:“我得赶紧睡着,明天与施瓦茨先生有一场棘手的谈话,需要集中精力。我到底为什么睡不着?!”他轻轻翻了个身,可光是想到明天的会谈,就觉得自己胃痉挛了。“我为什么会介入其中?还不如好好地做我的业务员!”他内心不止一次后悔接受老板提供的晋升机会。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如今,奥利弗晋升为科长已经9个月了。自那之后,他感觉自身状态越来越糟。他曾经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可如今每天早上开车去上班时他总觉得很别扭。他食欲不振,夜晚睡眠也差。刚开始,这种变化还没让他觉得不安,他只觉得这是正常现象,毕竟他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职位。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身上那种被苛求的感受和追求成功的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强烈。虽然奥利弗获得了老板的好评,但是他每完成一项任务,每获得一次称赞,都反而感觉自己压力倍增。


    “我到底该怎么办?”奥利弗绝望地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每况愈下。如果不做任何改变,我可能会因此得病。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可我又不能让我的老板失望!而且,如果我辞职不干,我的妻子和母亲会怎么看我?她们也会对我失望。没人了解我的真实情况。所有人都认为,我自信满满又吃苦耐劳。我不忍把真相向他们和盘托出。”


    奥利弗的内心有一面哈哈镜。不管他取得怎样的成功,不管他获得多少赏识,不管他的晋升速度有多快,他内心都坚信自己根本不该获得这些认可。更糟糕的是,他获得的表扬越多,恐惧就越多。他害怕自己哪天会露馅儿。工作上越成功,他的自我感受就越糟糕。冒名顶替综合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成功并不会带来自信心的增强,反而会引起更多的恐惧和自我怀疑。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这根本不合逻辑。我们通常从各种经验和行为引发的结果习得认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称之为“操作条件反射”。比如,我们恐惧做报告,但仍旧直面这一挑战,且最终赢得喝彩,我们的恐惧心理就会逐渐消除。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实对于自己会出丑或让他人失望的担心实在多余。


    然而,在具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身上,情况并非如此。奥利弗就是典型。他已经在新职位上干了足够长的时间,并且迄今为止都较好地完成了工作。老板对他的表现满意,同事和下属也认可他。他理应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工作能力。为什么奥利弗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对奥利弗来说——或者对你来说——原因绝非仅仅是自我价值感过低。当然,奥利弗的确过低地评价了他的自我价值和能力,一直自我怀疑,但这不足以解释他的心理困扰。那些“仅仅”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也会在某一时刻从经验中习得认知,并为获得认可而感到快乐。对于他们而言,好评和成功就是一种对自信心的滋养,自信心会由此增强。


    为冒名顶替综合征烦恼的人,似乎对这种“自我价值精神食粮”过敏。因为自我价值没有带来精神滋养,反而使我们陷入更强烈的自我怀疑之中。我们无法储存认可与成功,以便日后再次调取。我们的大脑对他人的赏识做了完全不同的处理。倘若成功完成了一项挑战,我们所想的不是:“我做得好,我能做到,其他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反而想到的是:“我能做到是因为我幸运,不然这事可能会搞砸。或许哪天真的就会搞砸,而现在人们期待我下次也能成功。要是我到时候做不到怎么办?不知道哪天——也许明天——我就露馅儿了!”


    倘若你以为,奥利弗或者其他当事人迄今为止的成绩也许太微不足道或无足轻重,才使得他们无法坚信自己的能力,那么我就要证明这是错觉:连那些拥有上百万观众的主讲嘉宾、赚钱高手和获奖演员,也可能有冒名顶替综合征。朱迪·福斯特便是其中著名的人物之一。1989年首次获得奥斯卡奖时,她难以置信。她心想,总有人可能会从她手中夺走奖杯,并澄清这只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误会。因为在她看来,梅丽尔·斯特里普比她更有资格获得奥斯卡奖。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 《生活大爆炸》中的Leonard时常自我评价过低


    你呢?你是否认为朱迪·福斯特是一位伟大的演员,完全有理由获奖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致。但是朱迪·福斯特更相信自己内心扭曲的形象,而不是几百万名粉丝眼中的她。所以你瞧,即使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冒名顶替综合征也并非一定可以改善或消除。究其根本,是因为冒名顶替综合征让我们对自己的成功做了与他人的期待完全不同的信息处理。于我们而言,这些成就不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可,而只是出于偶然。因此,我们担心下一次自己不会再如此幸运。此外,赞赏和褒奖似乎不会使我们逐渐相信自己的能力,反而会增添压力。由于不想让任何人失望,我们的期望值便会越来越高。


    不断增加的压力只是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一小部分表现。其实,它远不止于此——我们如此相信自己扭曲的认知,甚至认为周围的人迟早也会持有相同的看法。换言之,每当我们获得褒奖或赏识时,就认为是别人弄错了,更有甚者觉得是自己欺骗了别人。因此,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冒名顶替者,就如这一心理现象被给定的名称那样。我们为这种“冒名顶替”而内疚,担心那些与我们有交集的人会揭穿我们,或者更确切地说,不再被骗。我们最大的担忧就是,不知何时会有人给我们照镜子,在那一刹那,所有人都会看到让我们羞耻的真实形象。突然间露馅儿的恐惧强化了对失败的恐惧,遏制了成功的自豪感。在冒名顶替者眼里,那些成功只能证明一点:我们巧妙地欺骗了别人。


    对“有能力”理解偏差


    点击“发送”键时,马拉的心怦怦直跳:但愿领导对她刚发送的演示文稿没有异议。她理应对此事慢慢上手,但是别人也许三天左右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她却花了两周时间,还每天工作至深夜。马拉精疲力竭,狼狈不堪,疲惫地将自己的脑袋抵在桌面上。“我对这种事情一窍不通,”她轻叹道,“为了不犯愚蠢的错误,我得先吃力地把所有内容都阅读和学习一遍。如果别人知道我的无能,或许我早就被解雇了。”


    两年前,马拉大学毕业,成为某部的一名助理。她一直感恩领导一开始就给予她的这份信任。因此,她以火一般的热情对待他人交给她的每项任务。就这样,后来部门里的每个人都认为她抗压能力强,有才华。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有多力不从心。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一小时后,当领导对她做的演示文稿表示极其满意时,马拉才深深地舒了口气。然而,这份轻松并没有维持多久。“所有人都以为,我是女强人,手到擒来,什么都会做,他们认为我稳妥可靠,愿意把一切事务都交给我。可是,他们看走眼了:他们完全没想到,实际上我为这项任务埋头苦干了那么长时间。直到现在都没人察觉,我其实成不了什么事,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时间一久,我就会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到那时,我就会犯错。说不定哪天我就会干一件大蠢事,到时候所有人都会震惊,并失望不已。”


    马拉,一如所有冒名顶替者,对于好评的反应与人们期待的完全不同。她不会因为受到表扬而开心并接受,反而会在短暂的放松后感觉更别扭和难受。这是因为她深信,自己根本没有资格获得人们的认可,毕竟她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并耗费过多的精力。


    马拉会这样,是因为她上了认知误区的当。这种误区往往是冒名顶替综合征造成的:她以为,只有不额外花力气就能掌握知识,成功唾手可得的人,才算聪明或能干。一旦不能马上理解某事,而是要花时间研究,她便觉得自己无能。然而,她没有意识到,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和大量的汗水。对于“有能力”的理解,马拉仍像个小孩子:她认为只有“会做”和“不会”,如果她必须为某件事花费时间和精力,便是无能。


    持这种看法的马拉,属于天才型——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一种类型。研究人员根据冒名顶替者几种常见的特定思维模式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式,马拉也属于完美主义者型。这两点都是她感觉自己像个骗子的原因。完美主义者认为,只有完美地取得一项成就,才算能干。如果还能做得更好,“好”便还不足够。在工作上,即便获得了赞誉,但是只要发现一个微小的错误或不足,他们就无法接受那些赞誉。基于对自己的高要求,完美主义者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一项工作。拿一次专题演示来说,即便很多人都觉得已经足够好了,完美主义者还是会苛求每一个细节都要恰到好处。这种苛求还会产生其他影响:投入大量时间之后,完美主义者感觉自己似乎在自欺欺人。如果他们像马拉一样,同时属于天才型,那么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 电影《爱你,西蒙》


    与马拉不一样,奥利弗属于专家型。尽管他的业绩和能力使他得到了晋升,但是他罔顾这些因素,仍旧认为自己在新职位上不够称职。因此,就算奥利弗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参加各种研讨会,阅读专业文献,慢慢地真成了所在领域的专家,但是他自己仍认识不到这一点。因为在他看来,专家必须无所不知,至少应该拥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果他越努力,越将那根专家测定标杆往上移,一再上移到对他而言遥不可及的地方。倘若别人称他为专家,他就压力倍增,感觉自己简直就像一个骗子。


    奥利弗还有点儿偏独行侠型。他认为,得靠自己一人获得成功。他似乎从来不求助于他人,因为那样就会显得他不像人们想的那样有能力,他的成绩便没有了价值。即使在所有人都认为他的工作量明显过大,超出独自完成的范围时,他还是持有这种观点。结果,他只能获得次优成果。不管他是否求助,这两者似乎都只能“证明”他的无能。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思维陷阱。


    还有最后一种类型——超级英雄型。这种类型与完美主义者型类似。因为他们期待自己在人生的方方面面——不仅在事业方面——都有最佳成就:住房装修得尽善尽美,家庭生活事事如意,孩子乖巧听话、举止得体,朋友全是精英,财务状况井然有序。他们想像杂技演员一样巧妙地同时玩转几个球。一旦人生的某一方面稍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注意!冒名顶替综合征共有5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天才型、完美主义者型、超级英雄型、专家型和独行侠型。这5种类型按照当事人对能力的不同理解来加以区分。


    这5种类型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有能力”这一概念有着超乎想象的错误理解。即使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所有人钦佩,他们也仍有这样的错误理解。这一方面是基于他们永远无法实现的过高期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想法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从未对此产生怀疑。



    稿件责编:袁欢 ;新:郑周明

    配:摄网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无法实现正确自我评价,原来这就是隐蔽而普遍的“冒名顶替综合征”|此刻夜读
    提问者:芜夏、不言殇
    读懂女人心理学读心术,心理学:学点读心术教你看透人心!真的很准!

    读懂女人心理学读心术,心理学:学点读心术教你看透人心!真的很准!

    【微动作心理学】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强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4、穿着不拘小节:代表个性随和5...
  • 阅读4494次
  • 0条评论
  • 父亲节祝福语简短一句话 父亲节祝福语20字微信短信问候语(父爱的句子 摘抄大全)

    父亲节祝福语简短一句话 父亲节祝福语20字微信短信问候语(父爱的句子 摘抄大全)

    父亲的爱,就像平静的湖面,安静而祥和。虽然不善表达,但父亲却将浓浓父爱,都融进了每天的生活里。父亲节就要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呢?东南网见习 ...
  • 阅读5237次
  • 0条评论
  • 情书怎么写才最浪漫给女朋友,怎么写一封把女朋友感动哭的情书呢?

    情书怎么写才最浪漫给女朋友,怎么写一封把女朋友感动哭的情书呢?

    如果想感动女朋友,必须用心去爱她,同时你的感情必须有真切的体会!打动别人首先要能打动自己。感动一个人有很多方式:细心、关怀、体贴等待,但所有的一切...
  • 阅读5984次
  • 0条评论
  • 早恋的女孩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如果发现女儿早恋了怎么办,积极的劝导和指导

    早恋的女孩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如果发现女儿早恋了怎么办,积极的劝导和指导

    家长都是过来人,如果发现女儿早恋了怎么办,不要逮住孩子讽刺挖苦或打骂批判,青春期孩子正是叛逆时候,早恋事情不处理好,可能让家长和孩子都心怀怨怼,造...
  • 阅读6770次
  • 0条评论
  • 鼓励学生努力的话,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励志句子

    鼓励学生努力的话,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励志句子

    1、 你想加油你想更好,没人会阻挡你前进的道路,其实通往成功的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自己的无知和懒惰。2、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3、睁...
  • 阅读3601次
  • 0条评论
  • 失眠是因为维生素不足?长期失眠的人,补充3种维生素,睡得舒服(长期失眠怎么治最好方法)

    失眠是因为维生素不足?长期失眠的人,补充3种维生素,睡得舒服(长期失眠怎么治最好方法)

    楼下水果店开业,招牌上挂着一个显眼的横幅,上面写着一行字“老板娘想到失眠的优惠活动,速来抢购!”失眠两个字一下子抓住不少人的眼球,原来不是我一个人...
  • 阅读21326次
  • 6条评论
  • 女生很吃香的3个专业,好就业收入高,还有机会拿到铁饭碗(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

    女生很吃香的3个专业,好就业收入高,还有机会拿到铁饭碗(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

    文/香橙聊教育你知道女生最吃香的专业有哪些吗?相信这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大学里真正适合女生的专业并不是很多,而高收入好就业的专业就更少。高考选...
  • 阅读24557次
  • 2条评论
  • 心理测试:4个棕子,你会吃哪个?测你是高智商还是高情商(怎么测自己的情商有多高)

    心理测试:4个棕子,你会吃哪个?测你是高智商还是高情商(怎么测自己的情商有多高)

    A、B、C、D、A:你的情商要高于你的智商。平时的你就是一个小机灵鬼,总有刷一完的小聪明,但是遇到大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只会束手无策。但是你的情商很...
  • 阅读3998次
  • 0条评论
  • 5000份售罄!上交与宛平南路600号的联名咖啡卖疯了(宛平南路600号)

    5000份售罄!上交与宛平南路600号的联名咖啡卖疯了(宛平南路600号)

    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出品的联名款咖啡卖疯了。11月11日,这款被戏称为“600号咖啡”的新品上线,前后两轮共卖出5000份,均迅速...
  • 阅读2730次
  • 9条评论
  • 爱情测试:未来半年,你会开始一段新恋情吗?(测你未来老公是什么男人)

    爱情测试:未来半年,你会开始一段新恋情吗?(测你未来老公是什么男人)

    半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半年之内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如果是半年内贱的人,那么在经过半年之后,你可以从他身上听到很多故事。把这半年放在自己...
  • 阅读9402次
  • 5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