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是什么意思解释,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导读 自负是什么意思呢?自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固执己见,听不见别人的任何意见;行动上就是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还不一定回头,自负的人的这些语言、行为,就是想在他人面前显示“我任何时候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自负是什么意思呢?自负就是自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固执己见,听不见别人的任何意见;行动上就是一意孤行,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还不一定回头,自负的人的这些语言、行为,就是想在他人面前显示“我任何时候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为了得到他人的正面承认,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够自信,如果承认自己错误了,就感觉得不到他人的认可,感觉他人在背后对其评头论足,很没面子,脸上无光,其内心是自卑的,自信的人不会在意这些,他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常见易混成语辨析94例,都是高频考点
1.【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同: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爱财如命 一毛不拔】
同: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3.【爱憎分明 泾渭分明】
同: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异:前者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4.【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同:都有规矩老实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墨守成规,不敢变易。
5.【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同: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
异: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6.【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
同: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
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7.【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
同: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
异:前者表示只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8.【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
同: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
异: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9.【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
同: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10.【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同: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重。
11.【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
同: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异: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12.【不识好歹 不识抬举】
同: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13.【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异: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14.【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同: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异: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15.【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同:都有没有完成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16.【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
同: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7.【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异: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言论、消息流传得极快。
18.【不闻不问 漠不关心】
同: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19.【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
同:都有不能想象之意。
异: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的、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20.【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
同:都有不整齐的意思。
异:指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区别;指物时,
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21.【惨绝人寰 惨无人道】
同:都有狠毒残暴之意。
异: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
22.【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同: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异:前者重在说话人的心情;中者重在发表己见;后者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23.【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
同:都表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
异: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遇难者于死地。
24.【出尔反尔 反复无常】
同:都表经常变卦。
异: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侧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25.【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同:都表达到的境界很高。
异: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等方面。
26.【穿凿附会 牵强附会】
同:都表生拉硬扯。
异:前者指硬把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后者是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在一起。
27.【唇齿相依 唇亡齿寒】
同: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异:前者强调互相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28.【陈词滥调 老生常谈】
同:都指讲听惯了、听厌了的话。高中语文(id:gzyw11)
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后者重在指很平常的老话。29.【大庭广众 众目睽睽】
同:都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
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30.【顶礼膜拜 五体投地】
同:都表示崇拜之意。
异:前者偏重崇拜;后者偏重敬佩。31.【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同: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
异: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意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32.【大发雷霆 怒不可遏】
同:都表示十分愤怒。
异:前者侧重发怒时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
33.【大公无私 铁面无私】
同:都表示没有私心。
异: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34.【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同: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异:前者强调逐步紧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
35.【低三下四 低声下气】
同:都形容卑躬、无骨气。
异:前者重在卑躬下贱;后者重在恭顺小心。
36.【大吹大擂 自吹自擂】
同:都有吹嘘之意。
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别人;后者则只能是自己。
37.【掉以轻心 漠不关心】
异:前者指用轻率的态度对待某事;后者形容对人或事冷淡,不关心。
38.【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同: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
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只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39.【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异:前者只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之意;后两者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中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40.【阿谀逢迎 趋炎附势】
同:都有巴结奉承之意。
异:前者多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41.【风言风语 流言飞语】
同: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
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42.【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
同: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
异: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前者还可比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
43.【匪夷所思 不可思议】
异:前者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后者指很难想象,很难考虑。
44.【苟且偷安 得过且过】
同:都形容只眼前,不顾将来。
异:前者偏重贪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
45.【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同:都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异:前者偏重不求进取;后者偏重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46.【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同: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
异:前者侧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襟怀坦白;后者偏重指行为正当、正派,襟怀坦白。
47.【改邪归正 弃暗投明】
同: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
异:前者侧重不再做坏事;后者侧重在政治上脱离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
48.【悔过自新 痛改前非】
同:都有改正错误之意。
异:前者重在未来,强调重新做人;后者重在过去,强调错误改正得彻底。
49.【厚颜无耻 恬不知耻】
同:都形容不知羞耻。
异:前者重在脸皮厚;后者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
50.【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同: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
异:前者偏重于迷恋酒色;后者偏重指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51.【含糊其辞 闪烁其词】
同: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之意。
异:前者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52.【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异: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情绪或思想消除。
53.【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同: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
异: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54.【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同: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
异:前者有“画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55.【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同: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
异: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荒谬绝伦”语义最重。
56.【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
同:都形容极度挥霍。异:前者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57.【居心叵测 高深莫测】
异:前者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58.【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
异:前者指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后者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59.【空前绝后 凤毛麟角】
异:前者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后者比喻珍贵的事物。
60.【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同:都有特别看待之意。
异: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61.【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异:前者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绝;后者指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来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62.【六神无主 心惊肉跳】
同:都形容惊惧不安。
异: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临头。
63.【厉兵秣马 严阵以待】
同:都有做好战斗准备之意。
异:前者重在人员的行动;后者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
64.【明察秋毫 明察暗访】
异:前者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后者指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情况等)。
65.【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异:前者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后者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66.【目不见睫 目不交睫】
异:前者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眉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或见远不见近;后者指上下眼睑上的睫毛不相交合,不合眼,形容不睡觉。
67.【莫衷一是 无所适从】
异:前者指不能判断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后者指不知道跟从谁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
68.【美轮美奂 美不胜收】
异:前者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后者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69.【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同:都可形容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
异:前者偏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强调眼光近,看不到将来。
70.【起死回生 死里逃生】
异:前者指医生的医术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救活;后者形容经历了极其危险的境遇。
71.【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异:前者指感情不能控制;后者指由不得自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72.【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
异: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
73.【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同: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
异: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
74.【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同: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
异: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
75.【深入人心 耳熟能详】
异: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们认可;后者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6.【势如破竹 一泻千里】
异:前者指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后者形容江河水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77.【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
异: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指替别人着想。
78.【死得其所 死有余辜】
异:前者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后者指虽然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
79.【死气沉沉 万马齐喑】
同:都形容无一点生气。
异: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之意;后者偏重于不敢讲话。
80.【天花乱坠 娓娓动听】
同:都有说话好听之意。
异:前者形容说话十分动听,但夸张而不切实际,含贬义;后者形容说话生动,使人爱听,含褒义。
81.【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同: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
异: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密,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82.【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
同:都指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
异: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无主次之分。
83.【心照不宣 心领神会】
同:都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之意。
异:前者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后者重领会,一般指一方。
84.【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同: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
异:前者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85.【杳如黄鹤 杳无音信】
同:都有见不到之意。
异: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86.【洋洋大观 洋洋洒洒】
同:都有内容多的意思。
异:前者侧重指数量和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后者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
87.【一笔勾销 一笔抹杀】
同:都含有全部消去之意。
异:前者指账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
88.【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同: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异:前者侧重于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
89.【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异: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好的、真的东西。
90.【夜以继日 通宵达旦】
异:前者形容日夜不停;后者指从天黑到天亮。
91.【一箭双雕 一举两得】
异:前者指发一箭而同时射中两只雕,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后者指做一件事而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92.【自鸣得意 自得其乐】
同:都有很得意之意。
异: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93.【震动天地 翻天覆地】
异:前者可形容声音巨大,也可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雄伟;后者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
94.【回味无穷 耐人寻味】
同:都形容意味深长。
异: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10个不像成语的成语,第一个就“令人喷饭”!
前言从这些“奇奇怪怪”“不太正经”的成语中,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博士买驴
这个看起来很有画面感的成语,出自《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博士在古代为官名。古时候,有个非常自负的读书人,认为自己学识渊博,常常卖弄笔墨,炫耀文采,人们便嘲讽他为“博士”。
有天,“博士”到集市买驴,付钱后,他叫卖驴的人写个凭据。卖驴的人不识字,就让他代写。“博士”洋洋洒洒写了三大张纸,满篇都是空话,甚至没有提到“驴”字。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一段话:“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博士买驴用来讽刺写文章长篇累牍,却说不到点子上。

2
令人喷饭
这是去年因为《新闻联播》播发的国际锐评中用到而出圈的成语。“令人喷饭”最早出自苏轼的一篇散文《文与可画筼筜(yún dāng)谷偃竹记》。
这篇文章中,苏轼写到自己和文与可相交的趣事。文与可是画家、诗人,和苏轼是表兄弟的关系。
文与可有天在山谷中游赏,烧笋当晚饭吃,打开信封看到苏轼写给他的诗,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喷饭满案”自此成为苏轼相关的成语。
在后人的使用中,逐渐衍生“令人喷饭”,用来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3
谈何容易
“谈何容易”如今已成为一句俗语,很多人并不把它看作成语。它作为成语,出自《汉书•东方朔传》。
汉武帝即位不久,下令全国推荐人才。东方朔到长安向武帝上书自荐,被任命为常侍郎。
自此以后,东方朔曾多次上书提出关于朝政的建议和看法,但不少意见和规谏都没被采纳。有一次,东方朔又提出耕战强国之策,也未被采纳。
为了讽谏汉武帝,东方朔写了一篇《非有先生论》。文中虚构了一个故事,用“谈何容易”来表达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
谈何容易用来比喻事情办起来,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简单。

4
惨绿少年
这也是个容易造成误解的成语,出自搜集整理唐朝奇闻怪事的文集《幽闲鼓吹》。
唐朝时,潘孟阳当上了户部侍郎,他母亲认为自己儿子没什么本领,却窃取高位,早晚会出事。潘孟阳很不服气,认为周围的官员都和自己差不多。他母亲就让儿子请他的同僚们吃饭,自己偷偷观察,发现这些人果然没什么才能,于是放心了。
不过,潘孟阳的母亲唯独见到末座一位身穿绿色官服的少年,与众不同,认为他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后来这位名叫杜黄裳的少年,果然出人头地,当上宰相。
“惨绿少年”一词中的“惨”通“黪”(cǎn),意为暗淡。“惨绿少年”引申为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
5
药店飞龙
“药店飞龙”的确是个与中医、药店有关的成语,但意思却不如字面上那么雄浑。它出自南朝乐府《读曲歌》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道:“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描写一个独守闺房的女子,因为终日思念夫君而为伊消得人憔悴,身子瘦得像是落入药店的飞龙,只剩一副骨架。
“药店飞龙”中的“飞龙”指的是中药龙骨,它是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药店飞龙,如今用来比喻人瘦骨嶙峋。

6
哀梨蒸食
这个像是菜名的成语,与吃有关,却不是一道菜。它出自《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桓南郡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桓温之子桓玄,他遇到什么人惹他生气,往往发怒道:“你得了哀家梨,总不该再蒸来吃了吧!”这里的“哀家梨”是指汉代秣陵这个地方哀仲家里种的梨,个儿大味美,名气很大。
哀梨蒸食,用来讽刺蠢人做蠢事,糟践好东西。
7
从井救人
“从井救人”,难道是从井里救人?这个不能从字面含义理解的成语,实际出自《论语》。
《论语•雍也》中有这样的内容——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弟子宰我爱钻牛角尖,喜发怪问。他以假设情景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人掉下了井里,有仁德的人会不会跟着跳下井去?
对此,孔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就此讲了一个道理:有仁德的人,一定会去井边救人,但是他不可能也去陷落井中;他可能被别人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因此,孔子说“何为其然也”,意思是为什么会那样做呢?
从井救人,是指跟着跳下井去营救落井的人,比喻做好事方法不当,于人于己都无好处。现多比喻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拯救别人。

8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难道不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长城吗?答案是,并不仅仅如此。作为成语,它出自《南史•檀道济传》。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著名将领,曾跟随宋武帝刘裕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刘裕死后,其子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因为檀道济是前朝重臣,而且几个儿子都勇猛善战,宋文帝害怕控制不了他,就把他杀了。
檀道济在被捕时,非常愤怒,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把帽子扔到地上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意思是,你们这样干,是自毁长城啊!
万里长城用以比喻国家赖以守卫疆土保国安民的将士。
9
冬日可爱
这又是个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成语,出自《左传》。
《左传•文公七年》中曾有云:“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魏晋时期的经学家杜预后来在注解《左传》时写道:“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赵盾是赵衰的儿子,春秋时期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曾任晋国卿大夫。他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受到冲击与削弱。晋国国君襄公死后,赵盾在拥立谁为国君这一问题上,与晋国大夫贾季产生争执。
后来,贾季被人问到:“赵盾与他的父亲赵衰相比,哪一个更贤明?”贾季打了个比方说:赵衰是冬日太阳,赵盾是夏日太阳。
意思是:赵衰好像冬天的太阳,使人感到温暖、亲切,人们愿意接近。赵盾杀伐决断,手段狠辣,令人感到恐怖。
冬日可爱用来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与之相对的成语是“夏日可畏”。

10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在字面意义上的确是半部《论语》。它出自宋代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
《鹤林玉露》中曾有这样的记述:北宋时期,政治家赵普出身小吏,读书不算多。他辅佐宋太祖赵匡胤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继续担任宰相。
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
宋太宗有次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臣平生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
半部论语旧时用来指对儒学经典《论语》的夸赞,比喻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能治理国家。
这10个不像成语的成语,
发给大家吧,太涨知识了!
:“环球文摘”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自负是什么意思解释,刘擎:什么是“理性的自负”?
医保的自费、自负和自付有什么区别?(自负是什么意思解释)
自负是什么意思解释,医院发票上的名词傻傻分不清楚,还有哪些能通过公司团险报销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自负是什么意思解释)
自负是什么意思解释,孙玺哲:自负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修正?--连载01
自负是人类的本能(自负是什么意思解释)
老公精神出轨,我选择原谅,为什么反而过不好?(精神出轨的男人能原谅吗以后能改吗)
斗妈大全的所有招数,轻松斗赢明兰,拿捏盛家父女的王老太太,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一句话呢)
小孩叛逆期怎么教育怎么跟他沟通,叛逆的孩子应该怎么沟通呢?这有几点必备技能
如何挽回水瓶座:虽说超级无敌难搞,但也有时间期限(水瓶男不爱了怎么挽回)
弱社交关系兴起,人们能否逃离微信、微博?
心理咨询分类(心理咨询分类为)
犯罪心理第七季13(犯罪心理第七季13集摩根和加西亚)
心闻 | 性骚扰究竟是什么心理,你了解吗?
抑郁症不等同于坏心情,什么是坏心情?什么是抑郁症?
趣测试网是一家符号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试平台,心理年龄测试题来自哈佛心理测试题库,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情况而定。
Copyright © 2018-2023 www.qceshi.com 心理年龄测试 保留最终解释权 - 网站地图 - 数据地图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