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反骨长哪儿,诸葛亮搞明白了吗?(反骨是什么意思)
导读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
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玄德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军师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魏延诺诺连声而退。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这段描写不会感到陌生。魏延后来果然造反,印证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可在蜀汉集团,论叛变,魏延排不上号。比如糜芳,作为刘备妻子糜夫人(甘夫人是妾,死后扶正,糜夫人很可能是正妻)的兄弟,投降吴国,致关羽被杀。再如孟达,三次叛主,反复无常。诸葛亮为何不吓唬他们,偏拿魏延练手?难道真是魏延的长相太奇特?
在《三国演义》前身《全相平话三国志》中,刘备见魏延的场面完全不同:“军师班军入荆州见皇叔。皇叔看三将:为首者是庞统,皇叔言:‘贤人也。’又看魏延,‘贤德也’。言:‘不若吾弟关公。’”并没提及反骨。
显然,这块反骨是罗贯中安上去的,又经毛宗岗添油加醋,坐成事实。
魏延的形象很可能是说书艺人们最早创造出来的,目的是和关羽对应。
刘备为什么重用魏延?
在《三国志》中,魏延的传不足千字,未记其生年和相貌,只知他带部曲(私兵)随刘备入蜀,屡立战功。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治所迁往成都,准备在汉川留一名大将镇守,大家都认为肯定是张飞,张飞自己也这么看。没想到,刘备竟任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此前只是牙门将军(属杂号将军,陪伴主公左右,参赞军谋,此前赵云在长坂坡立功,曾任此职),跟随刘备才10年,资历较浅。
刘备重用魏延,原因有三:
其一,魏延有军事才能,胆子大。
其二,善于带兵。《三国志》说他“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他死后,手下士兵为他收尸并守墓。
其三,个性傲慢,不拉帮结派。“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这一点很像关羽。
刘备用人,从不让全才独当一面。他在世时,诸葛亮几无兵权。刘备去世后,魏延在名义上一度成为蜀国第二号大臣,却长期受制于诸葛亮,再无独当一面的机会。
据《三国志》载:“(魏)延每随亮(诸葛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在《三国演义》中,则称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建议诸葛亮兵出斜(音如爷)谷,直取长安。斜谷在今陕西终南山,谷长“四百七十里,昔秦王取蜀之道也”,风险较大。但从《三国志》的意思看,魏延要求的是分兵,并非行险,《三国演义》的作者刻意进行了篡改。
写魏延,是为衬托关羽
据学者齐裕焜研究,在《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似乎存在两个书写系统:一个来自下层文人,他们比较了解历史;一个来自说书艺人,他们更故事的趣味性。这两个系统自说自话,给整部小说带来难以弥合的裂缝。
魏延形象很可能是说书艺人们最早创造出来的,目的是和关羽对应。在明代各版中,魏延“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这是传统叙事常用技巧,即以副线衬主线、以配角衬主角。所以魏延不仅和关羽长得像,连使用的兵器也很像,都是大刀。
将一人分成两人,叙事空间扩大了,易形成戏剧效果——关羽、魏延都是性格傲慢、抗上护下的人,诸葛亮对关羽百般退让,对魏延则毫不客气,且屡下黑手。
守街亭时,诸葛亮宁派马谡,也不分兵给魏延,还哄魏延说“前锋破敌者,乃偏裨之将耳”,让魏延去当策应,称这才是“大都督之任也”。
在明代嘉靖本《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情节:诸葛亮派魏延将司马懿父子诱入山谷,纵火焚烧,且令马岱堵死全部通道,试将魏延一起烧死。因天降大雨,火攻失败。面对魏延问责,诸葛亮怒斥马岱:“文长(魏延字文长)乃吾之大将……如何将文长也困于谷中?幸朝廷福大,天降骤雨,方才保全;倘有疏虞,又失吾右臂也。”
诸葛亮要立斩马岱,各方求情,最终打了40军棍,当晚却派人对马岱说:“丞相素知将军忠义,故令行此密计。”
《像三国志演义》魏延
真正想造反的是杨仪
经过一番铺陈,讲清了诸葛亮信任马岱,却没讲清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
魏延与诸葛亮的矛盾,可能是下层文人接着创造出来的,有足够的史料依据。《三国志·董允传》的注中写道:“孙权尝大醉,问楙(蜀汉使节费楙)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葛亮知道后,“以为知言”。《三国志·杨仪传》中也写道:“(诸葛)亮深惜(杨)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任有所偏废也。”
魏延傲慢,杨仪心胸狭隘,但杨仪曾任长史(丞相府的秘书长),更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后,杨仪遵其遗嘱,下令退兵。魏延终于等到独掌全局的机会,表示:“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三国志》明确指出,魏延以为诸葛亮死了,大家就会听他的,他攻打杨仪不算背叛蜀汉。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称魏延“实无反意”。
杨仪倒是曾准备谋反,回成都后,感觉自己受排挤,便抱怨说:“如果我当时率军降魏,你们还能这么对我吗?”被费祎告发,杨仪被废为民,后自杀。
在毛宗岗之前,《三国演义》中夹杂了许多不利于诸葛亮的内容,著名思想家李贽曾点评说:“诸葛亮更可杀矣!更可剐矣!不杀不剐,亦无以泄我胸中愤也。”在诸葛亮的一段话下,李贽竟评价为“放屁”。
想当红脸汉子,没门
说书人贬低魏延,文人又在为魏延鸣冤,罗贯中看出了两个书写系统之间的矛盾处,为了让魏延之死变得合情合理,只好拿反骨说事。
在相书中,反骨共有三处:一是耳后见腮,就是从身后能看见腮骨;二是眉骨太突出;三是反廓耳,就是耳廓高于耳轮。有反骨,只表示此人性格急躁,不等于反叛。罗贯中把反骨安到脑后,可能是误读了相枕骨术。枕骨在脑后,可以相,但均属好相。比如有“五岳枕”者可封侯,最差的“腰鼓枕”,也是“主小贵,多成败反覆”。均与造反无关。
虽然罗贯中违背了相术常识,但给魏延加上反骨后,逻辑上还是顺畅多了,只是一些细节仍显生涩。到清代毛宗岗时,手段更加巧妙。
首先,删掉了火烧魏延的情节,遮蔽了诸葛亮不择手段的一面。
其次,删去孙权对杨仪的评价,只保留对魏延的评价。
其三,模糊了杨仪成功后,对魏延的报复。据《三国志》载:“(马岱)致(魏延之)首于(杨)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魏)延三族。”冲淡了诸葛亮选错人之误。
其四,不再提魏延“面如重枣”,剥夺了他当红脸汉的权利。
毛宗岗将罗贯中笔下所有不利于诸葛亮的地方全部删去,比如嘉靖本中,刘备携民渡江时,诸葛亮劝刘备抛弃百姓、自己逃命,毛宗岗改成众将劝。刘备杀养子刘封,本是诸葛亮建议,杀了刘封,才能保证荆州集团拥戴的刘禅登基,却被毛宗岗改成刘备自行决定。
长得不顺眼,就是有反骨
经毛宗岗改写,《三国演义》变得更完整,几乎看不出它来自两大创作系统,可给魏延贴上反骨的标签,又引人好奇:这个反骨究竟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反骨即颅骨上的骨瘤,结构如夹心饼干,内层和外层是坚硬的密质骨,中间夹着一层松质骨。骨瘤是骨膜过度增生后形成的良性肿瘤,不算少见,美国篮球明星乔丹的脑后就有这么一个骨瘤。骨瘤多发于青年,生长缓慢,一般无特殊症状。人体停止发育后,它就不再生长了,极少恶变。
另一种观点认为,魏延患有舟状头,即骨缝过早闭合,导致颅骨变形,这是先天发育障碍造成的。舟状头患者脑后会生出多余骨骼,但舟状头会给婴儿大脑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需手术治疗,否则会影响智力。魏延虽情商略差,但没有证据表明他的智商有问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些成年人头部骨缝之间有多余骨骼”,医学上称为缝间骨,它与遗传高度相关,比如俄国末代沙皇亲属“皆在脑后有一不寻常突出骨结构”。有此骨的人很少,魏延可能也是其一。
不过,更大的可能是,魏延发育完全正常,所谓“脑后反骨”并非实指,而是一种形容。
在历史上,吴王刘濞、安禄山等都被认为有反骨,但都没说长在哪。古人说反骨、反相,更多是指相貌怪异,所以“貌有反相”“目有反相”“鼻折山根(塌鼻梁)颇有反相”“额纹有反相”……总之,长得不顺眼,就是有反骨。
以貌取人曾是用人指标
长相是天生的,怎能让个人负责?以貌取人,未免太不公平。
可在古代,这还真是用人的一条硬指标。
荀子曾说:“相人,古之人无有也。”意思是,到荀子时,专门的相人术还没出现。其实,《左传》中记载了许多关于相面的故事,只是在那时,这不被承认为“术”而已。
相术直接源头有二:其一,挑选战马;其二,治病。后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据现代研究证明,700种以上的遗传病“写在脸上”,通过相面,可以诊病,所以在东西方,相术都较早诞生。
汉代时,在五行学说推动下,加上西汉马政发达,相术的影响力空前提升。比如汉初名臣张苍曾犯死罪,王陵见他“身长大,肥白如瓠”,便请刘邦赦免。东汉开国名臣任光也曾被判死刑,因相貌堂堂,最终得救。王莽时,通过占卜选官,筛出十多人,其中两人相貌好,便从布衣直接提拔为官员。
除当官、免死,古人娶妻也需相面,刘邦能娶到吕后,正因吕后的父亲善相,这推动了民间对相术的。不仅皇帝、高官迷信相术,下层百姓也有信奉此道者。
从罗贯中到毛宗岗都深知:只要加上反骨,就能把一场权力斗争,改写成平叛斗争,既维护蜀汉的正统性,又突出诸葛亮的英雄形象。
至于魏延冤不冤,谁还管他呢?
:北京晚报 作者:蔡辉
流程:郭丹
为啥有的孩子会有“反骨”?
昨天朋友问我“铁铁,你遇到反骨的学生咋办啊,要被气死了!”我问怎么了?他说他的美术班里有个孩子每节课捣乱,一直念叨学美术没用,自己语数英学的那么好!根本就不需要这个!以后也不会用!!!!带过他的所以老师都很头大,我这个朋友也不例外,气到不行。说啥办法都试了,软硬不吃。自己不学习还捣乱别人。影响课堂,也让他教的心累。于是想和大家聊聊?你曾经反骨过吗?你的孩子有反骨嘛?我想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以我觉得家庭因素有一方面。有的孩子会从逆境中生长。可是有的孩子,他会一生的性格都被改变。我曾经很喜欢沈肯尼的小说《破碎的时光》,小说里面有一对兄弟,宁致恒和宁致远,他们的父母离异,父亲有暴力倾向,但是是个商业大。后来哥哥继承了父亲的性格,孤傲,果敢,各种事情很有自己的主意,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而弟弟则在被打压中患上了重度的抑郁症。最后因为各种因素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所以你可能觉得,谁不是这个年龄段过来的,就你矫情?或者说怎么好的不学?坏的一学就会?很多事情都是潜移默化的。就像我的硬笔书法课,每节课都在纠正他们的握笔,看似不起眼。可是要把他们的坏习惯改过来,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且有的孩子是什么样?就是你越让我这样,我就越不!哎就不听你的!这样的孩子你们遇到过吗?其实抛去孩子自身性格不说,家里环境真的不影响他吗? 当然也有被惯坏的孩子,毕竟二胎政策开放了没几年,三胎政策刚刚开放。所以好多家里还是就一个孩子。那一个孩子肯定就是全家的点。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要怎样就怎样。有的家长觉得自己没有惯,认为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孩子还小,大了就好了。这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捂脸] 可是却苦了老师们。不好的习惯和心态都要挨个慢慢改正。中间很可能还会发生不愉快,老师内心“你要学会最正确的东西!”孩子内心“好麻烦啊,,不想学!!”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家长们能好好和孩子沟通,既然去上课,那就认真去上,抱着端正的态度去上。所有老师都希望自己班里的孩子省心,认真,上进。如果孩子不喜欢,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那就建议别去学。老师头疼,孩子不开心,家长花冤枉钱。你们觉得呢?脑后有反骨?假的!闲说真实的魏延和被《三国演义》污名化的魏延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魏延是三国故事中刘备麾下有名的大将之一,但是在演义中先是早在要投降刘备时就被诸葛亮认为脑后有反骨给差点斩了,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替蜀汉辛苦大半辈子。
结果在诸葛亮北伐时,自觉命不久矣,于是打算向上天再借五百年。然后就在诸葛亮禳星的最关键时刻,也是魏延闯进来无意中弄灭了诸葛亮延寿的最后希望,背上了诸葛亮之死的一半黑锅。
而等到诸葛亮死后,被断言有反骨的魏延果然马上造反,但是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生前的预料之中,区区魏延又怎么会是诸葛亮的对手,哪怕是已经去世的诸葛亮。
于是自大的魏延在阵前大喊三声“谁敢斩我?”,结果被诸葛亮早就托付锦囊妙计的马岱所斩。自此还衍生出了一个网络段子:为什么诸葛亮非得安排马岱才能斩了魏延?答案是因为马岱字丁琳!吗丁啉专治胃炎嘛~~~

但是历史上的魏延真的是这样吗?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其实是严重的被污名化了,真实历史上的魏延却和演义中描述的许多地方都相反。
在蜀汉集团中,魏延不但非常受到刘备重视,而且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十分重视他,甚至诸葛亮一度以魏延为左膀右臂。
刘备占据汉中后,自称汉中王,把大本营放在成都,汉中必须要留一员大将镇守,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汉中必定是张飞镇守了,甚至张飞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最后刘备却偏偏选择了魏延担任都督汉中的镇远将军,并领汉中太守。其他人的反应是“一军尽惊”!

而魏延也不负众望,在刘备会成都前的大宴群臣会上,当刘备故意考核魏延:我对你委以重任,你接下来要打算怎么办呢?
魏延直接说:若是曹操亲自领天下大军前来,那么我就替您做好防守,力保汉中不失。若是曹操派遣一员将领,兵力不超过十万,那么我就替您全歼吞并他。
魏延这番话说的很得体,还非常好的展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群臣都纷纷表示称赞。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三国志魏延传》
可以说在刘备麾下的将领中,能独自镇守一方的也只有关羽、张飞、魏延等区区几人,连黄忠、赵云、马超这样的所谓的五虎上将都没能镇守一方,可见刘备对魏延的重用和信任。
刘备死后,诸葛亮接着重用魏延,诸葛亮北伐进驻汉中,直接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都督北伐前部兵马。魏延更是一度击败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并因功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

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有两个人一文一武是他的左膀右臂。文官就是丞相长史杨仪,武官就是魏延。
杨仪帮助诸葛亮“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可以说是后勤方面的天才,杨仪也正是凭借这一点非常受诸葛亮重用,但是杨仪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个性狷狭,诸葛亮虽然重用但没有拿他当做接班人的意思,但是杨仪却因为诸葛亮重用而产生了自己是诸葛亮继承人的错觉。
而魏延也和杨仪一样,优缺点非常明显。魏延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善待士卒,是蜀汉难得的猛将、帅才。但是魏延也有缺点,就是性情清高,对谁都不假辞色,魏延这时候位高权重,眼睛基本上就在天上了,别人官职功劳都不如魏延,于是能避就避,能忍就忍。

但是只有自诩为诸葛亮接班人的杨仪对魏延爱理不理,于是两人一来二去结下了仇怨,一度势同水火,甚至在诸葛亮开会的时候因为意见不合,魏延就拔刀相向,而杨仪则跟诸葛亮痛哭陈情,费祎就作为和事老在两人之间来回拉架……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三国志费祎传》
杨仪和魏延虽然不和,闹得很僵,但是毕竟蜀汉人才缺乏,这两人都是少有的精英人物。于是在费祎的和稀泥式的帮助下,同样在诸葛亮威信的压制下,两人虽然互相不搭理对方,但是也还能共同为蜀国出力。
这一点甚至连远在江东的孙权都看的很明白,孙权一度对着蜀汉使者说: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果然,孙权是旁观者清!诸葛亮在世时还能压制这两位,等诸葛亮一死,杨仪自以为诸葛亮接班人,认为此次北伐已经失败,应当撤军。

而魏延也自认为是诸葛亮接班人,他说北伐这种军国大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也不应该有主将去世就撤军,丞相去世亲属回去安排丧葬就好了,我率领剩下军队继续北伐恢复汉朝正统才是大事。
杨仪和魏延不合的厉害,诸葛亮一死更是谁都不听谁,蜀汉一次重大内讧将要开始,双方开始互相攻击,并且都上表说对方造反。
可惜魏延是武将,又得罪了太多的文臣,朝中基本上没有人给他说好话,蒋琬、董允等人纷纷对成都的刘禅表示应该是杨仪说得对。
而杨仪在占据上风后还拿出诸葛亮去世前的安排派王平去谴责魏延说:丞相尸骨未寒,你现在起兵内讧,你觉得这么做对吗?
魏延理亏在前,属于魏延的士兵也没了战意,于是失败逃亡的魏延被马岱追兵所杀。
杨仪这个时候表现出来了极为让人不满的一面,他直接踏着魏延头颅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
然后杨仪以造反的罪名夷魏延三族。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说,魏延要是真造反就直接投降曹魏了,干嘛还要带兵追杨仪?所以说魏延的打算就是诸葛亮死后自己以继任者自居,打算杀掉和自己有仇的杨仪,然后带领大军继续北伐。但是可惜魏延军事能力很厉害,但是政治上完全不是文官阶层的对手,不但自己被杀还还得家族也跟着覆灭了。
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里面提到了这样一种说法,诸葛亮病重的时候曾经对魏延说:“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然后魏延先隐匿诸葛亮的死讯,等大军撤退后才给诸葛亮发丧。而杨仪看到大军都在魏延手中,怕自己被魏延所杀,于是大张旗鼓的说魏延造反,领兵攻击魏延,魏延本来没有战心,结果被杨仪击败并追杀了。
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裴松之注《三国志》
所以说,魏延是真的造反吗?魏延和杨仪都以诸葛亮继承人自居,但都没有任何证据。只不过杨仪获得了文臣集团的最大支持,而魏延不但没能获得文臣的支持,甚至连武将里也没几个帮着他的。
魏延造反的真相只不过是蜀汉内部在诸葛亮死后的一次严重的内讧罢了,魏延在这次斗争中失败了,不仅仅赔上了自己全家、全族的性命,而且还在后世中赔上了自己的名声,成了那个脑后有反骨的反骨仔。

但是这场斗争中的赢家杨仪其实也输了,杨仪杀掉魏延后,自认为是诸葛亮的唯一接班人,没想到诸葛亮早早就安排了自己的下属蒋琬。杨仪于是又羞愧又怨气满满,一度说出来了:当时我要是带着大军投靠魏延,何至于此。
“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三国志杨仪传》
杨仪的口无遮拦被人举报后,杨仪连普通的官都做不成了,不就就被下狱审查,杨仪最终自杀而死。
以史为鉴评曰:杨仪和魏延一样,都是当时蜀汉集团非常有才华的人选,只可惜,他俩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地位和能力。两人为了一件根本不是自己的东西都得死去活来,结果一人身死族灭,一人自杀,正如陈寿所评价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可叹,可惜!
文/以史为鉴
/网络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书第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三国志-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
反骨是什么意思,十斤的小猫 九斤的反骨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有些孩子被人说“天生反骨”?就是啥意思,父母心里要有数(反骨是什么意思)
“人有反骨,特征突出”:这些人跟你再熟,也会背叛伤害你(反骨是什么意思)
反骨是什么意思,猫咪“反骨”的7个表现,你家猫是逆子吗?
猫咪“反骨”的7个表现,你家猫是逆子吗?(反骨是什么意思)
反骨是什么意思,魏延的反骨是什么骨?这人也有,当了皇帝
感恩节的语句或成语,原创随笔:感恩节话说感恩——知恩而知图报,施恩而无所求
暗黑人格魅力测试免费,心理测试:4碗粥,哪碗有毒?测你身体里藏着的黑暗性格
帕托迪丽热巴合影,帕托亚冠收获进球 赛后举与迪丽热巴合影庆祝
故事联想测试:你要注意哪种职场小人?测你的工作态度和心理特质(职场心理性格测试题)
新手爸爸克服焦虑的四种方法(轻度焦虑症的自我治疗方法)
西式婚礼场景布置图片,西式婚礼现场布置注意要点,不可忽视的布置细节!
诺氟沙星胶囊的作用与功效一次几颗,诺氟沙星你用对了吗
智力左脑右脑测试图片,50个左右脑自测问题,你是左脑型还是右脑型学习者?附学习建议
恶性骨肉瘤症状,以为是生长痛,孩子被查出骨肉瘤,惋惜!4个症状明明容易分辨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线测试系统,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心理健康测评系统
趣测试网是一家符号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试平台,心理年龄测试题来自哈佛心理测试题库,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情况而定。
Copyright © 2018-2023 www.qceshi.com 心理年龄测试 保留最终解释权 - 网站地图 - 数据地图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