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曾参、岑参怎么读?两个妙招识别古人名字读音(测试我在古代的名字叫什么)
导读在说名字怎么读之前,我先说说古代人是怎么起名字的。古代人不像咱们现代人,只有一个名字。古代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我们拿屈原为例,说说这些是怎么来的。名是出生后就起的,我们现在也是,上户口就要有名字,屈原名平。字则是成年之后才取的,当然也...
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曹参的文章,有个小伙伴留言,到底是读曹can(一声)还是曹shen(一声)?我当时回复现在大家都读曹can(一声),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想也不能不求甚解呀,还是应该研究一下。
在说名字怎么读之前,我先说说古代人是怎么起名字的。古代人不像咱们现代人,只有一个名字。古代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我们拿屈原为例,说说这些是怎么来的。
姓代表了祖先是谁,是出生时就注定的,主要为了辨别血缘,同姓不婚,屈原芈姓(对,和芈月同姓)。氏代表了哪个家族,氏是比姓更小的范围,一般以地点、官位等等为氏,主要是为了和其他人区分开,屈原屈氏,所以我们说屈原是在说他的氏。秦汉之际姓氏基本就合一了,主要因为人口越来越多,流动性越来越大,姓其实没办法起到辨别血缘的作用了。
名是出生后就起的,我们现在也是,上户口就要有名字,屈原名平。字则是成年之后才取的,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字,也要有一些地位的人才行,屈原字原。你看,我们说的屈原并不是他的姓名而是他的氏字。
这里大家注意到没有,名和字是有一些的,平和原,都有平坦广阔的意思。再举一些例子:诸葛亮,字孔明,亮和明同义;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我的想法了,从一个人的字,可以推断出他的名大概的意思,从而判断名的读音。
参这个字实际上这个字可不只有两个读音,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义。读shen(一声):一是指星宿中的参宿,二是指人参等。读can(一声):一是并列、等同,二是加入,三是按礼节参拜,四是检验、对照,五是研究、领会,六是弹劾,七是选拔、委派,八是间杂。读cen(一声):只在“参差不齐”中读此音。读san(一声):原来指三的大写,现在用“叁”代替,所以很少使用了。还有读can(四声)、san(三声),这些也都已经不用或很少用,就不再解释了。
曹参,字敬伯。伯是说他是老大,取的是伯仲叔季的意思,比如孙策字伯符,也是老大。重点在这个“敬”字,自然是有敬重的意思,那么和“参”的那个意思有关联呢,我认为和参拜这个意思接近,也是对人的敬重。所以我觉得应该读can(一声)。
曹参
其实,曹参之前,有一位古代贤人和他同名,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子曾参。不过,曾参大家好像更习惯于读shen(一声),而不是can(一声)。曾参,字子舆。舆的意思车厢,是和车有关的东西。那么参字好像和车没什么关系。但古代经常有通假字,参和骖经常通假,例如《史记·项羽本纪》有写“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而骖是拉车的三匹马,这和“参”有“三”的意思也有关联,所以参和舆就有了。另外汉代刘向 《说苑·修文》里说:“诸侯四匹乘舆,大夫曰参舆。”也说明参和舆的很密切。所以曾参应该读can(一声)。
曾参
历史上还有一个名人同名,就是唐朝诗人岑参,不过岑参的字没有留下,很难通过名和字的关系判断读音。只能说,岑参出身官宦世家,但到他出生时家道败落,家人希望他能参入政坛,所以读can(一声)的可能性更大。当然这只是臆测。
岑参
那么除了根据名和字的关系判断读音,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呢?也有,那就是根据古诗词的韵律来判断。
比如刚才说的岑参,他生活在唐代,那么通过他的名字在诗中的韵律就能很好验证他名字的读音。
《子瞻子由各有寄题小庵诗却用元韵和呈》
宋·孔平仲
二公俊轨皆千里,两首新诗寄一庵。
大隐市朝希柱史,好奇兄弟有岑参。
雪天冻坐痴于雀,雨夕春眠困若蚕。
不是本来忘世味,便投閒寂亦难甘。
《书怀》
宋·廖行之
莱衣喜气着青衫,世路从渠裂两骖。
试问虚名空斗北,何如荣养乐陔南。
邻墙饱听新诗句,尊酒相从几笑谈。
闻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谁复似岑参。
《又和感旧四首其四》
宋·刘克庄
老马虺隤不服骖,累然病起泛溪南。
失侯我尚堪耘豆,出牧公方自种柑。
畏垒屡丰愧桑楚,汉嘉虽小屈岑参。
新年闻说茅柴贱,陌上逢人各半酣。
这三首无一例外都读can(一声)。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涉及曹参的诗词:
再和二首(来诗言饮酒、画竹石、草书。)
宋·苏轼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
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丹青已自前世,竹石时窥一斑。
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江城子 和韵姜中丞,兼寄赵侍御明叔》
元·张之翰
黄金台下识行骖。著朝衫。宦情酣。不料维扬,留住老曹参。旧说长江千里外,今只在,小楼南。金焦倒影碧潭潭。送飞岚。要奇探。看取尊前,醉袖旋分柑。一曲高歌春未老,官里事,且休谈。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节选)
宋·王安石
楚地怪须留汲黯,萧规疑欲付曹参。
从来贵势公何慕,自是贤名上所贪。
《赠永嘉张相士》
宋·刘过
青城游遍蜀中山,归看公卿饱已谙。
杰惊稍能儿德祖,举亡何阙百曹参,
诸公富贵纸上语,满座风雷终日淡。
我似北人君记取,偶然留滞在东南。
也是无一例外,都读can(一声)。只有曾参,大约都读shen(一声)。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初去临川》
宋·王安石
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
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
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亹侵。
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
这里可以看出从唐到宋,曾参都读shen(一声),我们现在基本也是这个读音。岑参我们现在基本也都读shen(一声),那么还是遵从习俗吧,毕竟“游说”都改成shuo(一声),“坐骑”也改成qi(二声)了。
先秦时期的古人名字都是怎么称呼的?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由萌芽到初步成熟的阶段,各项文化制度都在不同的方向上变革发展,在一片混乱中逐渐淘洗沉淀,最终形了中华文化的初步样貌。姓名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在这一时期发展出了多样的模式,同一个人按照不同的模式可以被冠以多个不同的称呼,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姓名文化大观。上古中国
在今天的中华文化圈内,姓名=姓氏+名字,但在先秦时期姓与氏是分开的,名与字也是分开的,姓名可以是姓、氏、名、字的排列组合,还会混合身份、官职、封地以及外貌特征和个人功绩等诸多因素。这种混乱景象往往造成父子兄弟之间的姓名称呼各异,甚至于完全看不有出亲缘关系。这套不成熟且混乱的姓名系统与后世的姓名文化大不相同。在上古时期,人类社会大致被划分为狩猎采集和农耕两个时期。在狩猎采集阶段,女性承担着采集食物、缝制衣服、烹饪食物,生养子女的责任,比男性作用更大。基于原始的生殖崇拜所产生的母性崇拜也还未褪去,女性在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形成了母系社会。母系社会时期,部族成员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实行群婚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且当时的人们对生育和男欢女爱之间的还不了解,认为女性能够生育与男性无关,反而将此与种种神迹起来,故而整个部族以女性为纽带起来,区分不同部族之间的姓也是带女字的,姜、姬、妫、姚、姒、嬴皆是如此。有些虽不带女字的姓也具有女性色彩,比如商王室的子姓,子即卵,传说商祖简狄因吞食玄鸟之卵而生契,契的后裔便以子为姓。
母系社会时期的山顶洞人
进入农耕时期后,男性在劳作中占据了主要地位,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阶段。氏在甲骨文中解释为“木本”之意,即植物之“根”,引申为家族之根。与血缘的姓不同,氏的出现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与尊贵的属性。只有在部族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的人,他的后代才能获得氏的殊荣。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他的后代才能被称为轩辕氏;神农尝百草,他的后代才能被称为神农氏。类似的还有发明巢居的有巢氏、发明制衣的缁衣氏、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
上古氏族
部落联盟时期,为了便于管理部众,部落首领开始设置官职,以官职为氏也普遍起来。担任火正的称祝融氏,担任水正的称共工氏。因为各个部落都设置官职,不同时期担任同一官职的可能是不同姓的人,因此氏并不能代表两个人有血缘关系,只能表示两个人的先祖做出过相似的历史功绩或者担任过一样的官职。当时已经有了“远禽兽,别婚姻”的意识,开始禁止同姓婚姻,同姓不同氏的远亲也不行,但同氏不同姓的人可以。家天下时代,分封制出现,封地或国名成为氏的另一大。大禹在会稽会盟时处死的防风氏是防风国的首领,斟鄩氏、彤城氏、褒氏分别是夏王分封在斟鄩、彤国、褒国的诸侯。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本名子干,因被封于比地,故称比干。周朝建立后,分封制愈加完善,以封地为氏的现象大大增加,卫氏、宋氏、唐氏、陈氏、郑氏等等皆出自周朝封国。春秋列国
周天子分封诸侯后,诸侯也会进一步的分封卿大夫,又涌出了一批以封地为名的氏。与此同时,官制与社会分工也逐渐成熟,以官职和技能为氏也多了起来,以官职为氏的有司马、司空、司徒、太史等,以技能为氏的有屠、陶、卜、车、巫等。还有表明身份的公孙、表明长幼次序的伯或孟、仲、叔、季等。除此以外,先祖的名字与谥号也是氏的一个重要。
相比于部族符号的姓与氏,作为个人符号的名与字的出现要晚一些。名上夕下口,就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人们无法通过样貌识别遇到的人,于是口说出自己的名以便交流。上古时期虽然也有人名出现,比如尧名放勋、舜名重华、禹名文命,但在当时名的作用还不明显,加之成熟的文字系统还未出现,人名也仅是简单的符号罢了。到了商朝,甲骨文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人名以及流行于夏商之际的天干地支命名法。甲骨文
相传古代有10个太阳,名字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有一个太阳照临人间,10天称为一旬。这10个太阳名字就是“十干”,也叫“天干”。天干用来计日,地支用来计一日之内的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于对太阳的崇拜,商朝的君主以天干来命名,但十天干数量有限,为了区分,天干之前还加上了不同的形容词如天乙(商汤)、太甲、小甲、祖乙显示辈分、文丁、武庚表示功绩,盘庚名旬、在甲骨文中被称作般庚,这么称呼可能与国都搬迁有关。在商朝之前的夏朝也有以天干为名的君王,如夏朝的孔甲、履癸(桀)。不仅是君王,臣子中也多以天干命名,用地支命名的要少的多。至于人名中的天干地支的选取可能占卜的结果,也可能是出生或死亡的时间。
周朝时天干地支命名法被弃用,取名方式多种多样,甚至于过于直白了,如郑庄公因是难产,得名寤生。以胎记命名的也有,如晋成公名黑臀、鲁成公名黑肱。春秋首霸齐桓公却有个极不相称的名字—小白,可见当时的人取名有多开放。但渐渐的起名也逐渐规范起来,开始讲究美好寓意、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且有规定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生、不以器币为名。
与姓和氏的关系类似,名与字也是各有分工,名与姓功能一样,辨别你我,字与氏也都有明示尊卑长幼的作用。古人自称用名,以示谦虚,称呼别人则用字,以示尊敬,尊长称呼卑幼都用名,卑幼称呼尊长用字,直呼尊长之名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此外先秦至汉朝只有贵族有字,平民只用名,没有字。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和沛县功臣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都是没有字。
字起源于商朝,兴盛于周朝,《礼记·檀弓》曰:“幼名,冠字。”根据周朝礼制,新生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为他命名,男性在20周岁要走向社会了,就举行冠礼时取字。女性在15周岁举行笄礼时取字,意味着已经长大可以嫁人了。“冠礼、笄礼”就是今天的成人仪式。
冠礼与笄礼
由于是先有名后有字,字与名密切相关。一般名与字存在三种关系: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孔子的学生樊须,字子迟,子是虚词,是古代男子的美称,须和迟都是等待的意思。二是字是名的补充延伸,如孔子的弟子南宫括,字子容,括是包括容纳的意思。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赐与贡语义相反。
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
名字的出现为氏提供了一大,如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庄为氏。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父通甫,是对男子的美称),其后代便以皇甫为氏。楚国令尹孙叔敖是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他的后代就以孙为氏;孔子的先祖是宋国上卿,子姓,名嘉,字孔父,他的后人便以孔为氏。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谥号制度始于西周,天子、诸侯、卿大夫死后都会谥号,其后世子孙也往往用谥号为氏。如齐桓公的支庶子孙以桓为氏,晋国大夫狐鞫居死后谥为续简子,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其简为氏。在楚成王时期权倾朝野的若敖氏是楚若敖(熊仪)的支庶子孙,敖在楚语中的意思近似于王。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天下大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兼并、卿大夫之间也内斗激烈。国兴国灭、封邑流转,姓氏名字也随之混乱。晋国卿大夫士会,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又称士季。先是被封在随地、称随会,后来又被封在范地,称范会,死后谥武,又称随武子、范武子。父子不同封地,氏也不同。晋卿狐偃之子狐射姑,姬姓,狐氏,字季,被封在贾,称贾季。狐偃和贾季摆在一起,很难看出是父子关系。在秦国变法的商鞅是姬姓,公孙氏(卫国公族子孙),名鞅,称公孙鞅、卫鞅,被秦孝公封在商,又称商鞅。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因其先人字子展而得展氏,因受封于柳而得柳氏,死后谥号惠,而得惠氏。
男女有别的命名习俗也是当时的一大特色,男性用氏+名字,士会、狐偃、贾季皆是如此。例外的也有,如秦始皇嬴政是嬴姓、赵氏,本应称赵政。此外字+名也是男性命名的一种风尚,孙叔敖、孔父嘉皆是如此。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秦穆公时的大将孟明视,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是国相百里奚的儿子。把孔子与叔梁纥、孟明视与百里奚摆在一起,完全看不出有什么血缘关系。
女性用名字+姓,但是当时女子地位低下,很少有名字,往往用其他方式代称,如秦穆公的女儿嫁给了晋怀公,称怀嬴。后来晋文公回国即位,又娶了自己的侄媳妇怀嬴,改称辰嬴。齐僖公之女、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因有才华被称为文,姜是齐国王室的姓。秦国的宣太后芈八子是个例外,楚国王室芈姓、熊氏,宣太后之名本应为✘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平六国,废分封,置郡县,贵族政治被废弃,与贵族阶级相配套的氏也归于消亡,最终与姓合而为一。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帝制王朝,作为旧时代命名文化的字也随之走到了终点,与名合而为一,最终形成了今日中华的姓名文化。
没有身份证,古人如何证明“我是我”?
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提出了一个哲学论断: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后来,这灵魂三问成为了哲学史上的经典问题,引得无数人剖析内心,想要探究一二。
人们对于身份的清楚认知,不仅需要自我认同,还需要外界肯定,例如为了证明公民身份,很多国家都会为人民颁发身份证。
尽管它只是一张平平无奇的卡片,但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大到买房、结婚,小到买票、考试,都离不开身份证,因为它是受法律保护的,证明公民身份的唯一证件。
身份证是现代社会的产物,那么,在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没有身份证的古人如何证明“我是我”?
其实,充满智慧的古人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并发明出了能够证明身份的物件,其作用和现代人用的身份证基本一样。而且,随着朝代的更迭,“古代身份证”也在不断升级···
秦代照身体帖:中国最早身份证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身份证诞生于秦朝。当年,大臣商鞅主张变法,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颁布了数条法令。其中,为了规范户籍制度,他发明了照身帖。
照身帖是由官府发放的,由竹制作而成的“名片”,上面有持有者的四条信息,分别是持有人的姓名、职业、照片和朝廷公章。与现代身份证相比,照身帖除了没有家庭住址以外,其他方面都基本相同。
当然,照相术是近现代才发明出来的,所以,照身帖上的所谓“照片”,实际上是持有人的画像,是由朝廷指定的画师所画。
然而,与追求写实的西方素描不同,中国古典绘画主张写意,追求一种“神似而形不似”的境界。所以,百姓本人经常与自己照身帖上的画像有所出入,甚至判若两人。
照身帖之于秦朝人,就像身份证之于现代人,其重要程度是不可小觑的。商鞅在颁布照身帖制度时规定:“外出远行、住店打尖者必须出示本帖,否则不能出入城楼关口,也不能在客栈留宿,甚至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自从有了照身帖之后,秦朝的户籍制度确实规范了许多,便于朝廷统一管理,这是一项极具创新意义的改革措施。然而,商鞅变法对旧式贵族造成了严重威胁。以至于贵族势力无所不用其极,欲将商鞅除之而后快。
商鞅听到一个内部消息,秦惠文王会对他下手。商鞅十分害怕,趁着夜色逃出城外,向着边关去了。到了边关以后,身心俱疲,饥肠辘辘的商鞅方才放下戒备,想着找一家旅店投宿。
当掌柜的索要照身贴时,商鞅才发现自己忘了带。说来也是,换谁听到自己将被暗杀的消息,一定会惊慌惊慌失措,只顾跑路,哪还会记得带东西呢?
摸摸空空如也的口袋之后,商鞅开始和掌柜的说好话,希望可以通融一下。掌柜的也非常难办,因为官府对照身帖查得厉害,他一个小小的掌柜,岂敢冒险包庇呢?
当初,商鞅制定照身帖,是为了改革。但他万万没想到,有一天,竟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走投无路之际,他只能继续逃亡。可是还没走出多远,他就被秦惠文王派来的杀手逮捕,最终受以车裂的酷刑,含冤而死。
隋唐鱼符:“身份证”的广泛运用
到了隋唐时期,鱼符成为人们的身份象征。所谓鱼符,是朝中官员使用的符契,其外观为鱼形,小巧圆润,设计精妙,分为左右两部分。合在一起时,是一个极具立体感的精美物件。
在古代的皇权统治之下,整个社会都呈现出不同的阶级,分别是士、农、工、商、奴。而鱼符,并不是全民所有,而只是在官府当差的官员才有资格拥有。可见,鱼符是多么重要。
为了避免鱼符丢失,官员在使用鱼符时也会留个心眼,外出办公时,他们会将左符放在家中,而将右符随身携带。如果一些场合需要官员自证身份时,他们就会拿出优符。
值得一提的是,鱼符出了事身份的象征,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充当兵符,用来调遣军队。当然,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可以实行这个权力。只有都督、将军、节度使之类的官员才有资格。
在一些讲述唐朝历史的影视剧中,观众也会经常看到主角使用鱼符的场景,这与真实的历史记载非常吻合。
到了宋朝时期,鱼符制度被鱼袋制度代替。去年,古装剧《梦华录》热播,剧中,陈晓饰演的男主角顾千帆,不畏官场沉浮,一步一步往上爬。一次,他立下大功,皇上册封他为副史大人,赐借绯,赐银鱼袋。
一个小小的银鱼袋,就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当顾千帆身穿红衣,腰佩鱼袋,打马上街时,百姓会对他投来尊敬和羡慕的眼光。此等荣誉,论谁不想拥有呢?
在朝中当官,也分三六九等,银鱼袋,可与金鱼袋相比,则逊色不少。所以,为了高贵的身份,官员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明朝牙牌,清朝腰牌
后来,到了明清时期,官员们的身份象征不断改进。明朝官员使用的牙牌是由象牙制作而成。无论古今,象牙都是十分珍贵的。所以拥有牙牌的官员,自然会觉得高人一等。
清朝的腰牌则更为实用,由铜制成,上面会写上持有者的姓名、年龄、职业、单位、官衔等必要信息。有的甚至还会把拥有者的面部信息录入。如此看来,就和现代身份证大差不差了。
与前朝只有官员才有“身份证”不同,清朝的腰牌更为普及。除了朝廷官员以外,部分从事特殊职业的人也会有“身份证”。例如朝廷会向和尚颁发度牒或戒牒,作为他们的身份象征。
在大部分人眼里,和尚六根清净,一心向佛,终身不出寺庙,终日背诵经文。但实际上,和尚也会定期外出,普渡众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所以每当外出时,和尚就必须携带度牒或玉蝶,以备出入门时使用。
在古代,尽管社会不够发达,没有照相,没有计算机识别技术,但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会发明出“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测试我在古代的名字叫什么,古人没有身份证,如何证明“我是我”?
你的专业在古代怎么称呼?(测试我在古代的名字叫什么)
易性病,哪些途径容易染上尖锐湿疣?
十部好看的小清新爱情电影(清新爱情电影推荐)
特别想念一个人的诗句经典,20位诗人,一人一句经典相思诗词,谁的相思让你红了眼睛?
《解说》心灵导师证的报流程及注意事项(心理咨询师二级查询官网)
易性病,哪些途径容易染上尖锐湿疣?
十部好看的小清新爱情电影(清新爱情电影推荐)
特别想念一个人的诗句经典,20位诗人,一人一句经典相思诗词,谁的相思让你红了眼睛?
《解说》心灵导师证的报流程及注意事项(心理咨询师二级查询官网)
怎么提高性功能和持久,3药平稳持久降压,兼改善心功,保肝护肾抗硬化,减少心血管事件
专家称脱毛膏长期使用皮肤损害大啊(使用脱毛膏有副作用吗)
当代女性注意:心理学研究这5类男性需要警惕(癔症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
每日1药之法莫替丁(Famotidine)(法莫替丁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优秀教学论文(大学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左右)
心情一瞬间失落的说说,人一寂寞,回忆就无孔不入(一瞬间情绪崩溃的句子)
趣测试网是一家符号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试平台,心理年龄测试题来自哈佛心理测试题库,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情况而定。
Copyright © 2018-2023 www.qceshi.com 心理年龄测试 保留最终解释权 - 网站地图 - 数据地图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