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一点也无妨 百度网盘,每周一书:《拖拉一点也无妨》
导读阅读改变人生,为了督促自己每天坚持阅读,同时也将阅读心得与更多的人分享,所以我在喜马拉雅创立了《每周一书2016》的语音栏目。因为有用户希望看到文字版本,所以在每周二,我会将上一周的合集分享给大家。这一周我阅读的书籍名为《拖拉一点也无妨》,...
阅读改变人生,为了督促自己每天坚持阅读,同时也将阅读心得与更多的人分享,所以我在喜马拉雅创立了《每周一书2016》的语音栏目。因为有用户希望看到文字版本,所以在每周二,我会将上一周的合集分享给大家。
这一周我阅读的书籍名为《拖拉一点也无妨》,副标题是《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拖延还能高效?光是看这个书名就已经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拖延症也一直是我的烦恼。
总能听到有人夸奖我很勤奋,做事很有章法之类的,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我,要知道,对于一名纠结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完美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拖延理由。比方说,我在写一篇文章之前,要从网上寻找很多素材,但越看素材就越想深挖,同时还会纠结于如何在文章当中更深入、更完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一字未动。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里,每个人在试专心的时候,都会面临各种干扰,比方说,上网查资料的时候,随手点一点弹出来的热门新闻,或是回复一下刚刚收到的电子邮件。分心以后就更不愿意做太麻烦的工作,而倾向于更快完成、更有趣的事情上。
对于绝大多数有关拖延症的书,都会跳出来告诉你,拖延是一种病,得治!但看完这本书的第一章,我突然发现,拖延未必是病。仔细回想一下,虽然我有拖延的习惯,但我毕竟已经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至少在别人眼里是这样的,例如:我独力创办了理财巴士、我帮助了很多理财小白等等。
用作者的话来说,我这叫“结构化拖延”,虽然因为拖延没有做成某些事,但是却做成了其他的一些事情。比方说,我拖着不去准备周末的会员课程,但是却把《拖拉一点也无妨》这本书给看完了,于是一周的语音题材又有了。这么想的话,我突然感觉心情好多了:原来拖延不是病,高效能人士也可以有拖延的习惯。
1完美主义
我们常常以为,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就是要经常或者最起码也得有那么一次表现得非常完美,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完美主义往往只是停留在脑海里的幻想,而不是真实的状况,越是完美主义者越是会不断否定自己,然后试达到一个更加完美的结果,这样的周而复始。简单理解就是,完美主义者永远也无法达到完美的状态。
绝大多数的完美主义者都有拖延的习惯,比方说,本来要花一个月时间写一篇论文,因为想要写一篇能够拿到优秀的论文,所以查了无数篇文献,然后把它们到电脑硬盘里。完美主义者会认为,只要他仔细读完这些文献就能写出一篇相当完美的论文,但实际上,他可能连三篇都读不完,然后一直拖到只剩下一周的时间。
完美主义者不是懒,而是太担心写不好。为什么不接受一个最烂的开始?比方说,尝试写一篇史上最烂的论文,但实际上写完以后你会发现,并没想象中的那么烂,修改一下说不定就能拿到优秀了。我们常常听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往往烂的开始才是完成的一半。“成功”很难定义,但“完成”却要具体得多了。
完美主义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幻想自己将会把事情做得如何完美,其实只要在一开始就允许自己交出一份不那么完美的答卷,拖延的习惯可能就能缓解了。具体要怎么做呢?
你必须养成习惯,接到一件任务时就逼着自己分析一下,把这件事做到完美有多大的意义,比起“一般般”的结果,“完美”会更有用处吗?另外,还要问问自己,把这件事做到完美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时候的答案往往是“不那么完美”也是足够的。
所以,与其等待任务过期,不妨现在就开始做,即使做得比“完美”差那么一点点。
2逆向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解决拖延需要一点逆向思维。
比方说,一开始我分析自己的拖延行为并不是病,就是一种逆向思维,拖延的人未必就一事无成,往往很多高效能人士也会拖延。很多事情拖到最后其实也会完成,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反而是拖延让人产生的焦虑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用一点逆向思维,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拖延,就能解决拖延所带来的焦虑。
又比方说,有的人一直想坚持跑步,但是多半停留在想的阶段,因为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很难坚持下来。但是如果我们将跑步这种无聊的事情跟一些有趣的事情绑在一起做,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边跑步一边听着手机里的听书节目,这样就能通过听节目来转移注意力,让跑步成为你的新习惯。相对于拼命逼自己坚持的思路,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
还有,当有人在网上向你诉苦,说自己第二天就要考试了,可是还没有看过书,该怎么办?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家里一团乱没有整理,他不知道是该先收拾整理,还是先看书。如果先整理,好像又耽误了看书;先看书,房间太乱又影响看书的心情。
这个时候,你应该叫他马上滚下网络、滚出家门、滚到书馆,滚一下午一晚上,明天就能通过考试了。你看看,与其指望自己用强大的意志力去对抗干扰,还不如换一种脑筋,直接避开干扰源。这还是一种逆向思维。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令我们不得不拖延的理由和干扰,我们不必硬碰硬的对付它,尝试用一点点逆向思维,一转身或是一转念,原来的那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3结构化拖延
对于拖延者来说,他们往往会认为,是因为手头的事情太多导致了自己拖延,如果手头事情很少的话,他们就能改掉拖延的毛病,顺利的把事情做完,所以他们倾向于尽量少向别人做出承诺,少接任务。这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只有在任务多的时候,你才可能为了拖延一件事而把另外一件事给干了,总的来说,你还不至于一事无成,这就是作者战胜拖延的终极大招:结构化拖延!
每位拖延者,都会把当前必须要做的事情不断的往后拖。而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这一个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战拖方法。在这个概念当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拖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完全不做事,会让人的内心产生愧疚感:时间就这么过去了,自己还一事无成。
爱拖延的人极少什么都不做,他们会做一些稍微有用的事,比方说,收拾一下桌面、整理一下文档、削削铅笔之类的。做了这些,就可以不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同时,也可以很心安理得的告诉自己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结构化拖延法先要为必须完成的那些任务按照重要性梳理出一个清单,把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一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情放在后面。这样,为了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就顺便把后边的任务都完成了。就象我之前讲的那样,大家之所以现在能够看到或听到这篇读书笔记,完全是因为我为了拖延会员课程的制作,然后就顺便看完了这本书,做完了读书笔记。
那是不是清单最上方的任务就永远也不做了?当然不是,既然是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清单上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在脑海当中酝酿了,另外,比它更加重要的事总归还会冒出来,这样,任务总归是会完成的。
4待办清单
对于结构化拖延者来说,多半会把近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内要做的事情列一个待办事项清单。清单的第一项是一件看似极为重要的事情,激励你去做底下那些看起来没那么重要的事。
最理想的第一项事情有两个特点:
❶它看起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但实际上却并没有;
❷它看起来重要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又并不是。
当然,第一项事情往往也是变化的,迟早会有另外一项更适合的事情取代它,这样,原来的第一项事情也就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还有另外一种清单:当日待办事项清单,如果合理运用好它,能够让我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行动力。当日待办事项清单的主要功能并不是提醒我们要做哪些事情,而让我们每做完一件事情后就可以把它划掉,这个动作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行动派,很能干。
说得具体一点,比方说,你想完成早起这个任务,就可以在每一天晚上睡觉之前列一个清单,上面包括关掉闹钟、别再闭上眼睛、起床、穿好衣服、别再躺下、洗脸刷牙、做早餐等等项目。早上起来以后,做完一项就划掉一项,等你开始吃早餐时,你已经做完了七件事,你会感觉自己效率很高。
人做事情往往是需要鼓励的,把困难的大任务拆成没那么吓人的小任务,就是要在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时就鼓励自己一下,从而产生一种流畅的成就感。
另外,在做当日待办清单时还要花点时间想想看,完成大任务时还会遇到什么干扰,要把这些干扰也列入清单,就象之前早睡清单里的别再闭上眼睛和别再躺下。有时候我们上网查询资料,可以会顺便搜索一下昨晚所看电视剧女主角的相关资料,这个时候就很有必要把“不要搜索某某女主角的资料”记在清单上。
5额外福利
对于结构化拖延者来说,偶尔还会有额外福利,比方说,有时候,排在清单最上面的重要事项会自动消失。这是因为,可能有其他人特别愿意做这件事情,在你正式做的时候,已经帮你做完了。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以及所擅长的事情都不同。
就好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例子:他的领导想让他推举几个候选人参加演讲,但他特别讨厌这种工作,因为要评估别人,选来选去之后还要为自己的选择辩护。但有人就特别爱干评估别人的这种事情,所以在他拖着不做的时候,就不断有同事给他提建议,拖到最后,他就把这些同事的建议汇总了一下,再加上一点个人的观点,任务就这样轻松的完成了。他甚至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辩护,因为同事们会为各自的选择来辩护。
还有一种情况是,等到后来,某些事情就已经不需要再做,事情自动消失了。这个时候反过来看,如果我们效率太高,一开始就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反而有可能是在做无用功。
当然,总的来说,拖延仍然是缺点,而非美德,但是拖延并不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缺点,我可能有拖沓的毛病,但我依然做完了很多事情。
说真的,自从我心态转变以后,我不再为拖延的毛病而烦恼,不再从心理上特意去对抗它,我反而学会了利用自己做事的习惯,拖延这件事情的时候,把另外一件事情给做完了,从而让自己的工作效率更高。其实,对拖延的焦虑和罪恶感也是影响我们工作效率的一大因素。
理财巴士日期:20160308
自第一联盟WeMedia联盟成员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
↓↓↓↓↓↓↓
拖拉一点也无妨
提起拖延症,大家都是又生气又无奈。因为拖延症会将自己的规划打乱,理智告诉自己要行动,但是身体却纹丝不动,只是干着急。
也有些人放弃治疗,内心深处暗暗说服自己“我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就是我,是懒散的烟火。
然而更多的是大部分普通人,既没有超强的执行力,又怀有一颗不甘堕落的心。思想和行为不一致,内心十分苦闷。
人类绝不仅仅是有理性的决策机器。基本上,我们是欲望、信念、冲动和心血来潮的集合体。每时每刻,各种欲望都在抢夺控制权,想要指挥我们的身体和思考过程。兢兢业业的我希望起床;偏爱安逸的我渴望翻个身,再睡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理性的我想按照收到的电邮的顺序来回邮件;可好奇的我总想先瞧新邮件,看看里头有什么新鲜花样,找机会耗点时间,尽可能避开重要工作。一部分的我想要健康,想要匀称的体态,可另一部分的我想吃块曲奇,抽根雪茄……
所以我个人认为,松弛有度,不要一根弦绷太紧。要求自己所有的计划都要完成的完美,这样下去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因为这违反人类的本能(享乐当下,活一天赚一天),在大事上遵循规划,不重要的小事情上拖延就拖延吧,原谅自己。
要知道,如果人类真的能违反自己的本能,每个人都事事有条不紊,也不会隔三岔五就有学霸的“日程规划表”上新闻,底下众人感叹膜拜了。
——明天就要考试了,可还没看过书,怎么办?现在家里桌子一团乱。是应该先收拾桌子呢,还是应该先看书?如果直接看书,估计一会儿就会走神,桌子太乱了;如果先收拾桌子,那会不会也是一种拖延呢?
——样森破!真的相信自己收拾完桌子就会看书吗?面临着一件让你焦虑的事情,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聊的琐事,就会变得无比可爱。桌子收拾完了,扫一下地吧,地面也擦干净了,擦一下窗……彻底搞个大扫除吧!
——正确的做法就是离开这个环境,去书馆、去自习室或去安静的咖啡馆,戒掉网络,甚至关机,看书到考试前!
把大任务拆成小块,每完成一个就鼓励自己一下。不要好高骛远,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相信时间的力量。告诉自己,我是个普通人,接受自己差劲的执行力,不要期望太高,在差劲的执行力上一点点努力。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能更快到达终点的,是能坚持每天都走20里路的人,而不是因为天气或心情来决定自己每天做走路 还是少走路的人。
追求“完成”的人,时常能体会,“烂开始”带来了“好结果”;
苛求“完美”的人,却往往发现“好开始”只换到了“烂结束”。
「书单」战胜拖延症的5本参考书目
导读:
拖延症该如何治,有没有治疗拖延症的书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六本克服拖延症的书,如果你总是找借口,不愿意做事,就很可能患上了拖延症,那么看看以下这六本关于拖延症的书吧,克服顽固的拖延症,向高效工作和生活迈进!看评论可免费获得这5本书的电子版。
1、《自控力》
[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
8.3(21156人评价)
作者简介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Kelly McGonigal, Ph.D.)是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也是医学健康促进项目的健康教育家。她为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包括“意志力科学”(The Science of Willpower)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Living Well with Stress),都是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她还为《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网站开设了“意志力科学”博客。她目前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市。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书虫评论
【1】有步骤讲科学地告诉你如何变成一个真正的人类,太精彩了。
【2】上次看《意志力》打的鸡血快过期,是时候再来一管了。
【3】剖析细致,有理有据,还有实践依据,对于认识自控和战胜拖延有一些用。感觉自控不是放几句狠话,做几次冥想,写两个计划就能做到。它关系到个体处置任务的能力和长期形成的情绪风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化解,也非一日之功。
2、《把时间当朋友》
李笑来
8.5(25984人评价)
作者简介
李笑来,原新东方老师,现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他,经历丰富,与众不同。东北人,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阴差阳错成了留学考试名师,授业解惑,乐此不疲。也是国内持比特币最多的几大玩家之一。
内容简介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书虫评论
【1】很实用的一本书。
【2】有时候超然世外,有时候又用力过猛。
【3】第一次读好像是两年前,给了4星。再读我给六颗星。这是坦诚的好书。
3、《拖拉一点也无妨》
[美] 约翰·佩里
7.4(3300人评价)
作者简介
佩里先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客座教授、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已出版、发表了100余部哲学作品的他为当代哲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至于这些“满是真知灼见的文章”(佩里自语)被其他作者收集整理,出版成册。然而,所有这些“深刻而睿智”的作品都不如本书中的第一篇短文《结构化拖延法》来得人气爆棚。自发表以来,这篇短文在15年间一直受到拖延者的热捧,并于2011年帮助佩里一举夺得了“初看引人发笑,细想令人深思”的搞笑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一本拖了15年才写成的小书。
资深拖延者兼堂堂哲学家佩里教授,在这本风趣机智的小书中为拖延者翻了案。其实,大部分拖延者都不是一事无成的窝囊废,在逃避那些“本该做的事情”的同时,拖延者们还是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不少其他事情嘛。
在这本充满哲思的小书中,佩里慷慨地分享了他多年来得出的一套战“拖”心法。比如,拖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畏难心理,调整待办事项清单,办成不少不那么重要但也挺重要的事情,例如:第一项,学外语;第二项,翻修厨房;然后你就可以很骄傲地说,我做完了第三项,遛狗。拖拖拉拉不是罪。最重要的是,佩里希望拖延者们能够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毕竟,沮丧和罪恶感只会加重我们拖延的欲望。多年来,佩里一直有心要为《结构化拖延法》添加内容,不料积习难改。如今,沿着这篇短文的思路,同时拖着作业不改,论文不看,佩里终于为自己正了名——他确实写完了这本书,在首次提出该理论仅仅15年之后。
书虫评论
【1】满满的共鸣!可爱的小书!瞧,为了拖延复习考试这件顶级重要的事,我已经高效地看了3本闲书了,马上开始第4本。这就是书里说的【结构式拖延】!
【2】连序言都很好看的书,不多。这是一本。治疗的方法主要有3个:列清单并尽可能的排满,标注优先级后,只管做做做;把要做的事平摊在桌子上;和不会拖延的人工作。
【3】颇为风趣的一本小书,主要目的是给拖延症患者些许的心理安慰,顺便卖萌。
4、《记事本圆梦计划》
[日] 熊谷正寿
7.5(2940人评价)
作者简介
一个高中辍学的穷小子,通过记事本的力量,彻底扭转人生的困境!从二十一岁在记事本写下梦想和圆梦计划起,15年后终于实现自创公司股票上市的第一个梦想,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网络公司GMO集团创办人。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使用记事本,而是如何通过记事本来实现梦想,成为理想的自己。作者熊谷正寿通过本人经验来讲述如何通过记事本实现梦想中的目标。觉得这本书跟《晨间日记的奇迹》的风格相类似,通过一本书把一个简单的道理讲清楚。是一个以记事本为核心的系统,通过人生金字塔未来年表和三种记事本来实现你的梦想,书中除了时间管理,还包括一些其它的内容,比如读书建议和管理建议等。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在记事本上写下你的梦想和计划。通过三种记事本来实现你的目标,梦想记事本、行动记事本、思考记事本。
书虫评论
【1】有些地方还是很有借鉴性的,如果能把作者的方法用于自己的实践,肯定多少都能收到一些成效的。
【2】很好的实用技巧,马上实践。人生由梦想驱动,梦想用记事本掌控!推荐之。
【3】看完了,像佐藤可士和的整理术一样,熊谷也用表格把整本书的核心内容提炼了出来,这种作者真是贴心。
5、《悠游度过一天的24小时》
[英] 阿诺德·本涅特
7.9(573人评价)
作者简介
阿诺德 本涅特 A. Bennet(t)(1867-1931) 英国作家。出生在斯塔福德郡的小镇汉利附近。父亲是律师。童年时生活穷苦,促使他追求事业的成功,以摆脱贫穷和屈辱。他曾在伦敦学习法律,当过律师事务所的书记员和《妇女》杂志的,写过小说、剧本、评论等。以后专门从事写作。他的第一部小说《北方来的人》(1898)带有自传性质,描写一个青年希望成为作家,从北部工业小镇来到伦敦,结果一无所成,反映了知识分子经历的辛酸。
内容简介
《悠游度过一天的24小时》是英国一位多产作家阿诺德·本涅特的非小说类作品,它以其清新幽默、切中要害的笔触向我们表明了一个人如何靠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悠游度过一天的24小时》被誉为“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经典之作”。它不是一些关于利用时间技巧的简单堆砌,而是刻画了一些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真实画面,让你感到这种生活是如此的可恶和令人厌倦,因而痛下决心予以改变,让自己的生活旧貌换新颜。
书虫评论
【1】一本小书,风趣盎然。任何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不论写得多好,最重要的法则只有一条,那就是:行动。
【2】非常薄的书,但是觉得很有帮助! 尤其是第十章“生活中没有乏味的东西” - - -- 让我打破不少迷思。
【3】绅士味浓郁的英国散文。往小了说无非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但往大了说,确实也关乎着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一生。末一章谈文学很地道。书里谈到一本什么《诗歌要旨》之类的书,将来值得看看。
“拖延”的哲学:有太多事情要做,所以没有一件事值得做(拖拉一点也无妨 百度网盘)
拖拉一点也无妨 百度网盘,《拖拉一点也无妨》:拖延症到底是懒惰的借口还是完美主义的台阶
《拖拉一点也无妨》书评|你的拖延可以很高效(拖拉一点也无妨 百度网盘)
拖拉一点也无妨 百度网盘,别再为拖延症而焦虑内疚,斯坦福教授告诉你:拖拉一点也无妨
拖拉一点也无妨 百度网盘,《拖拉一点也无妨》:搞笑诺贝尔奖,用“结构化拖延法”解决问题
强迫症是生理疾病吗?别再大意,强迫症可能有这3个危害(强迫症的大脑到底出什么问题)
强迫症是生理疾病吗?别再大意,强迫症可能有这3个危害(强迫症的大脑到底出什么问题)
张柏芝产后采访,美人计|张柏芝产后首次出镜,是什么给了她素颜的勇气?
心情郁闷的句子说说心情,最近烦心事很多的说说
五个维度判断前任回头的可能性(前任回头只有两种情况)
张冰茜,60岁关之琳:终于等到刘銮雄澄清“性丑闻”,如今已身家上亿
“长寿穴”足三里,与6大穴位配伍,养生效果翻一倍!超万人收藏(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片)
梦到捉鱼有什么意味?(梦见捉鱼是什么预兆 女性)
中年夫妻丈夫包容妻子清冷寡薄(好老公怎么对待老婆呢)
小说:物道宗师重生回前世,成了家道中落的废少,同学会上被嘲讽(陈一诺 叶辰)
精神病可以根治吗(精神病患者能彻底治愈吗)
趣测试网是一家符号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试平台,心理年龄测试题来自哈佛心理测试题库,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情况而定。
Copyright © 2018-2023 www.qceshi.com 心理年龄测试 保留最终解释权 - 网站地图 - 数据地图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