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刚上高中,就被确诊抑郁症,作为家长我该怎样帮助他(高中生忧郁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导读这是一位网友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有同样问题家长的疑问。对于患病的抑郁症未成年人,我想家长最重要的一定是情感的支持,充分的理解,不要抱怨,更不要要求孩子“坚强”。去治病,病好了孩子当然就会回归原本的样子。想要帮助他,要先了解它高一的儿子患抑郁...
这是一位网友的问题,相信也是很多有同样问题家长的疑问。对于患病的抑郁症未成年人,我想家长最重要的一定是情感的支持,充分的理解,不要抱怨,更不要要求孩子“坚强”。去治病,病好了孩子当然就会回归原本的样子。
想要帮助他,要先了解它
高一的儿子患抑郁症,相信没有人能没所谓,可说到如何帮助他,想必我们在网上已经得到很多办法和所谓经验,那真的适合孩子吗?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小。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虽然有着共同的症状表现,但实际上也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即使住院治疗,医生也会根据你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去调整药物种类与药物剂量,倒搬别人的所谓经验,真的可能有效吗?那真是经验吗?
从医学的角度讲,抑郁症虽然复发性较高,但总还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治疗单次发作后是完全能够恢复所有社会功能的。而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存在高波动性,情绪本身容易波动,缺乏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与经验,所以,独自面对抑郁病魔的时候,当然需要家人的理解和陪伴。可现实却是很多家长根本不理解孩子的抑郁症,甚至不认可孩子患病的事实,将之理解为单纯的睡眠问题,或者简单的厌学情绪。将宝贵的治疗时间浪费在看心理咨询,看中医调理,甚至去看“外病”也不愿意到医院看医生。
所以我说“想要帮助他,要先了解它”!千万不要像我遇到的有些家长那样,一味的要求孩子“坚强些,再坚强些,再坚强些”,最终除了将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渊,没有任何帮助。如果坚强些就能克服抑郁,那抑郁症又怎么困扰整个人类社会呢?
说到理解它,先来说说家长怎么看待孩子患抑郁症的病因?很多人会问我,“我的孩子吃的好,穿的好,成绩也好,每天开开心心,怎么就突然抑郁了?什么愁事也没有啊”,这样的疑问存在于很多家长心中。但实际上抑郁症并非单纯的心理问题,有些患者可能是因为一些社会心理因素,有些则没有人要能够确定的病因。如果要说孩子患抑郁症潜在病因,我觉得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才最终造成罹患抑郁症的事实。
另外,很多小患者可能不愿意上学,家长认为是“厌学”,但患病后,抑郁症给孩子实际带来了很多负性改变,记忆力变差,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理解问题变慢,思考问题变笨,让他们维持高强度的高中学习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勉力维持,只能让患者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极。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尤其是中度、甚至重度抑郁症的患者,是难以维持正常工作和学习的。
给抑郁症小患者的一些建议
积极的去治疗,抑郁症完全可以治愈,甚至治愈率还不低,只是难点在控制复发。但越是治疗及时,越是遵医嘱维持治疗的彻底,再次复发的几率就会越小。目前研究结果表明,首次发作治疗及时有效,症状完全缓解后坚持6~8个月的维持期治疗,再次复发的几率会小于50%。
另外,关于患者自身,完全也有努力的方向:
1.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担任一大堆职务,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 ,
2.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
3.尝试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
4.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看看电影、电视或听听音乐等;讲演、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
5.患者在没有同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决定,如调换工作、结婚或离婚等 ,
6.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分析、认识它,哪些是消极的,属于抑郁症的表现,然后想办法摆脱它。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自己去努力了解真正的抑郁症,来自医学的抑郁症,而不是随意听信别人的所谓经验,这个世界太复杂了,总有人或自以为是,或处于好心的“帮助你”,可抑郁症毕竟是医学疾病,非医学人士又能懂得了多少呢?哪怕是康复的患者,又有几人可以“久病成医”呢?
#健康科普排位赛##慢性病那些事##谣零零计划#@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头条心理@健康真相官@头条健康
如果孩子抑郁了 你该怎么办?
近日,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
《报告》显示,十余年间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抑郁的检出率(即检查时出现的概率)保持平稳,但睡眠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抑郁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一成多高中生重度抑郁。
为何抑郁程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高中生如何预防抑郁的发生?重度抑郁的高中生如何走出抑郁?
病例
高二女孩因为抑郁症
有轻生念头
今年五一小长假刚过,心理咨询师裴瑾莹老师的咨询室来了一个高二女生。
这个女生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症、并且有了轻生念头,有幻觉,幻觉内容都是指向被讥讽、被嘲笑方面。用药一个月,她开始恢复自知能力,主动寻求帮助。
“女孩有很多心事,包括学业、交友、同学冲突、父母关系以及自己心事无人倾听、无人能懂的烦恼。”
“她说,吃药让自己的症状减轻了一些,但是内心的烦恼还需要倾诉。”
裴瑾莹说:“这个女孩渴望指引,渴望有人能听她分享内心里点点滴滴的愁怨,渴望走出迷茫。”
数据
女生抑郁高于男生
一成多高中生重度抑郁
《报告》显示:女生抑郁的检出率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其中,女生有抑郁倾向的比例为18.9%,高出男生3.1个百分点,重度抑郁的比例为9%,高出男生3.2个百分点。
看到,《报告》总结,抑郁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超过10%高中生重度抑郁。
心理咨询师裴瑾莹老师在看过《报告》后说:“调查得很准确,我遇到的咨询现状符合《报告》所说。随着年级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0%,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0%,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裴瑾莹说,青少年抑郁的一个表现是自伤,呈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外显的,如割腕、用烟头烫自己、用刀片划自己、生气用头撞墙和其他方式弄痛自己等。另一方面是,不断否定、自责、活在愧疚里、感觉自己不配得到某物,往往用乖巧、听话顺从等方式与人相处。自伤行为非常让人心痛。
解析
为何抑郁程度
随年级升高?
心理咨询师周永梅老师常年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针对青少年常见的几个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A.为何抑郁程度随着年级升高?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学习压力变大,各种比较开始增多,家长和老师有焦虑情绪,孩子的承受能力本身不强,承受不住学业和来自老师、父母带来的压力、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这些会给孩子带来自卑、怀疑、敏感等问题,抑郁检出率也越来越高。
B.为何女生抑郁率高于男生?
女生心思细腻、性格多敏感(对别人的信息收集更多)、内心世界更丰富,尤其是一些偏内向的女孩更容易产生怀疑、幻想和好奇。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大。在情感宣泄上,女孩比男孩要少一些,男孩喜欢通过运动、游玩等方式向外宣泄。
C.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危害是什么?
睡眠不足不会直接造成抑郁,但是睡眠不足会造成孩子的免疫力降低、情绪不稳定、身体变差。今年,国家从政策层面延长了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这个很好,希望能辐射初高中。
观点
人们对心理健康工作 更重视了
《报告》显示,城市比农村的抑郁比率要低些,高学历比低学历的抑郁比率要低一些,这说明文化程度高、城市的人学习能力强、改善抑郁的动机强、求助的愿望更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更强,更愿意接受心理咨询。
周老师认为,现在虽然抑郁指数比较高,但是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工作更重视。2020年的调查显示,94.0%调查对象认为心理健康工作是重要的,比2008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
建议
高中生
如何预防抑郁?
周老师说,首先家庭要重视,父母要重视心理健康,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抑郁情绪要寻求解决方法,向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求助;其次学校要重视,要及时开展心理体检活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后社会要重视,今年我国有些省市已经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这是非常好的举措。
专家建议:
1.定期做心理健康筛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2.增加户外运动,运动营养大脑,增加多巴胺,减少抑郁发生。
3.加强心理健康建设,经常做团体心理活动,增加人际关系和谐度,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建立健康的信念系统。
4.家校联合,多做家长教育、教师成长类课程,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5.提升青少年自我调整情绪能力。
沈阳晚报、沈报全主任 吴强
作者:吴强
: 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