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问答 >

很多人都在“假装”健康!这几种病,没有症状时可能更危险!(心理疾病有哪些)

  • 2023-03-20 01:03:34
  • 浏览
  • www.qceshi.com
  • 评论0条
  • 导读具有“三高”、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群,是猝死的高危人群,但这些人群因为知道自己有基础疾病,时刻,往往出现情况也会及时就医。而在医生眼中,另外一部分“健康”人群,才是他们格外担心的猝死的高危人群。健康时报 李浩 摄这几种病,没症状时更危险!很多...

    具有“三高”、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群,是猝死的高危人群,但这些人群因为知道自己有基础疾病,时刻,往往出现情况也会及时就医。

    而在医生眼中,另外一部分“健康”人群,才是他们格外担心的猝死的高危人群。

    很多人都在“假装”健康!这几种病,没有症状时可能更危险!

    健康时报 李浩 摄

    这几种病,没症状时更危险!

    很多人以为自己没有症状,身体很健康。但是这几种疾病,没有症状时反而更危险!

    1.高血压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和渝2017年做客“人民好医生”直播节目时表示,无症状高血压隐蔽性强,其危害并不会因无症状而降低,反而比有症状的高血压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如果你能感觉到血压高了、不舒服了,这是你的身体在自我保护。如果你感觉不到,很可能任由高血压损伤器官。

    有些人血压已很高,因为没有任何症状和不适,像正常人一样,造成诊断治疗不及时。等到突发脑出血、心梗等意外时,才发现血压过高,情况就很危险了。①

    2.心肌缺血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李莉2022年在北京青年报刊文指出,无痛性心肌缺血更凶险。

    无痛性心肌缺血,也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或是隐匿性心肌缺血。目前,引起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种情况在冠心病患者中很常见。

    看似不疼不痒的心肌缺血其实“杀伤力”不可小觑。虽然无明显症状或疼痛,但它对心脏的损伤与心绞痛并无明显区别。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肌永久性损伤,后期会有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急性猝死等表现。

    因此,建议患者定期做常规查体,一旦怀疑心电有异常,应多次反复检查心电,必要时进一步检查包括冠状动脉CT、心脏超声等,以明确诊断,避免失去治疗的良好机会。②

    3.低血糖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王建华2020年在“医脉通内分泌科”刊文指出,有少数病人,在发生低血糖时(<3.9毫摩尔每升)没有任何先兆症状,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因为没有症状,因此难以察觉,病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容易被家人误认为是睡着了,而延误了抢救。

    正因如此,“无症状性低血糖”更加可怕,对病人身体的伤害更大,长时间低血糖会导致严重脑损害,严重者会导致植物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无形杀手”。③

    4.胆结石

    胆囊结石症状发作时,患者常常会因为耐受不了剧烈的疼痛,迅速前来治疗。但是,往往那些与患者长期和平相处、相安无事的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容易被忽视,但危险系数却不低!

    上海市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主任医师胡海2020年在健康时报指出,胆囊内有结石,但没有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或者“静止性胆囊结石”。

    无症状胆囊结石就像一枚潜伏在人体内的“定时炸弹”。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因为没有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胆囊结石,可能会悄悄地隐匿发展为胆囊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即便是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依然应该积极检查和治疗,建议定期进行B超检查,一般是每半年检查一次。患者切莫因为无症状而忽视其危害。④

    不要再“假装”健康了!

    “假健康”的人,他们看上去身体健康,但因长期饮酒、高热量饮食、久坐不运动,熬夜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慢慢侵袭,如同在体内埋下了多个不定时“炸弹”。

    猝死仿佛离自己很远,自然也不会有预防猝死的弦绷在大脑中,当在某一特定时间“炸弹”突然爆炸时,无法及时就医,导致猝死发生。

    1.假装很健康,依然熬着夜

    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的生活压力确实不小。白天干不完的工作,夜里接着干,第二天困了,喝杯咖啡、浓茶,依然精神抖擞。然而,熬夜的伤害往往是潜移默化、逐渐积累的,已经有太多熬夜猝死的悲剧发生,还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吗?

    2.假装很健康,依然应酬不减

    很多中年人,下班后参加各种酒局应酬、烟雾缭绕。“只要不倒下,就接着喝!”实际上,在一场又一场无用的饭局之下,正在毁掉身体健康!啤酒肚是越来越大、头发却越来越少,脂肪肝、酒精肝,更是一查一大堆。人到中年,没有必要通过花费时间、精力,将自己消耗在饭局上!家中的粗茶淡饭远比酒店的大鱼大肉健康得多。

    3.假装很健康,依然吃喝不忌

    有人年轻时要攒钱买房买车,舍不得大吃大喝,中年有了家底,想吃什么吃什么;还有人压力大,通过吃喝来缓解;更有些人不爱吃菜,无肉不欢……大吃大喝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行为,是引起胃肠道和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中年后,人体代谢减慢,更容易在体内积攒多余热量,不利于体重控制。合理饮食应该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4.假装很健康,依然不体检

    为什么很多癌症一查就是晚期?这或许说明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身体。还有一些人有“鸵鸟心理”,认为查出来病也没招,还不如不查,心里更清净。这是不对的。健康由自己做主!定期体检,自我管理好了,就可以不得病、晚得病,甚至不用药或少用药。

    不要再“假装”健康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坚持早睡、定期体检……只有长期坚持这些良好生活习惯,才会拥有健康!

    本文综合自:

    ①2017-02-22人民好医生《防范高血压 远离“无声杀手”》

    ②2022-03-13北京青年报《“不疼不痒”的心肌缺血 更凶险》

    ③2020-09-06医脉通内分泌科《无症状≠不严重:“无症状性低血糖”更凶险 | 临床拾遗》

    ④2020-09-29健康时报《胆结石无症状也得半年一查》

    : 健康时报

    全球约20%的人口患有这种疾病!身心一体,治愈慢性疼痛

    全球约20%的人口患有这种疾病!身心一体,治愈慢性疼痛

    数年前,成先生因突发后枕部带状疱疹落下了严重后遗症。从此,闪电样、刀割样、牵扯样、蚁咬样等各种形式的疼痛常常交替发作,高峰时每分钟发作超过40次,让他痛不欲生。

    这几年来,成先生辗转国内多家医院求医,也没找到缓解疼痛的办法。普通止痛药对他已经失效,他甚至用上了晚期癌痛治疗药物——强阿片类止痛药羟考酮。疼痛逐渐加重,药量越用越大,近1年来,他每天需服用20多片羟考酮。人也越来越焦虑,坐立不安,无法入眠。

    上述例子属于难治性慢性疼痛并发心理疾病。慢性疼痛被称为“无声流行病”,多数由组织损伤、慢性疾病、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表现为一种急性疾病或一次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超过常规所需治愈时间;或疼痛缓解后间隔数月或数年复发或反复发作,通常表现为超过3个月以上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全球约有20%的人口患有慢性疼痛,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慢性疼痛的发病率在我国约41.3%-52.99%,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持续的疼痛刺激会引起睡眠不佳,产生焦虑、抑郁、灾难化认知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可能会伴随其他情绪障碍,如述情障碍、认知缺陷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因此,在治疗躯体疼痛的同时,伴随的心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治疗慢性疼痛离不开多学科合作

    慢性疼痛的治疗到底难在哪?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要避免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和滥用;二是要进行疼痛的多模式镇痛;三是要积极防治慢性疼痛引发的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第一点,避免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和滥用。大量调查数据表明,阿片类药物仍然是慢性疼痛治疗的主要药物。长期、大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带来的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药物依赖和滥用。成先生每天需服用20多片羟考酮,显然已经产生了阿片类药物的依赖。

    要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就必须控制顽固的慢性疼痛。这也就提到第二点,临床上常通过多模式镇痛以及神经介入手术来解决问题。利用多种不同靶点的药物、使用多种控制疼痛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合治疗,进而有效控制疼痛,促进康复。

    第三点,积极防治慢性疼痛引发的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康复。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包括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长期的痛苦折磨极易诱发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慢性疼痛由于其复杂性,需要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典型的跨学科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分级的物理治疗和运动锻炼;疼痛和心理综合治疗。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不能充分解决其相关问题,只有多学科合作,才能更好诊断疼痛的原发病、认识疼痛的性质、评估疼痛的程度,减少慢性疼痛引发的生理心理问题,才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科学运动和自我教育有效应对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的治疗和康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首先要避免损伤,防止急性疼痛的发生。尽量保持身体健康;适当营养,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舒缓压力;搬运重物时格外小心,避免受到伤害。

    其次,要避免急性疼痛慢性化。损伤后的疼痛如果迟迟未愈,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成慢性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当疼痛超过1个月,就有必要去医院进行正规检查、诊断和治疗。

    如果已患有慢性疼痛,首先要在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运动。运动疗法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防止组织粘连,从而影响体内疼痛处理系统,并可进一步改善心理行为效果。

    对于软组织疼痛,运动可以使肌肉及筋膜炎症消退、痉挛解除、肌力增强,可使疼痛症状逐渐减轻。对于因为疼痛导致的肌肉废用性萎缩,运动也有非常好的效果。运动还可使身心愉悦,减少疼痛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要进行慢性疼痛的自我教育。患者应了解疾病相关常识,特别是疼痛相关的医学知识。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是当前慢性疼痛患者最好的治疗手段。

    要注意的是,这类治疗虽不能缓解疼痛,但可以显著改善心理和躯体功能的指标。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自我康复方法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和心态,患者可形成一种对自身疼痛及其影响进行控制的个人感觉。

    作者:刘意抒(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教研室讲师)

    :李晨琰

    片:视觉中国

    十四、中企高层,既是人中龙凤,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十四、中企高层,既是人中龙凤,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

    导读:很多中企在创立之初气势如虹,可之后多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不少更是黯然离场。探其究竟会发现,被视作人中龙凤的企业家们,初期可能英明神武,之后便越来越性情偏执、举止乖张,让人大跌眼镜。为何如此呢?因为中企管理普遍遵循官本位逻辑,使他们的自我认知被严重扭曲,罹患心理疾病所致。

    目录:

    1、“人中龙凤”让人大跌眼镜,源自心理疾病

    2、病因 & 病理

    3、对比:现代组织管理的职场什么样?

    4、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Slogan:组织管理不是思想体系,而是专业的科学技术,定律和效应如同数理化定理般清晰。

    1、“人中龙凤”让人大跌眼镜,源自心理疾病

    1.1、自恋、自负、刚愎自用

    一知名中企的知名一把手被问到:决策错过没?回答信誓旦旦:从未错过。被追问:一次错误都没有?答:企业没倒闭,就证明我没错。又被追问:众所周知的某项目,投入不菲,但明显失败了,怎么解释?答:那是下属不力所致,并非我决策错误。

    又问:当初向全体员工高调承诺的福利,不仅兑现率很低,而且基本的社保都没交齐,如何解释?答:应该让员工找自身原因。被追问:这些是员工自身能解决的吗?无言以对,遂恼羞成怒,甩脸子走人。“人中龙凤”的如此表现,让人瞠目结舌。

    日常管理中,这名一把手也以“严格”著称:不问缘由、不听解释,有问题就是下属执行不力,出成绩才是自己领导有方。可现代组织管理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明确: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最终,这个红极一时的中企,无可避免的步履维艰、每况愈下。

    这个案例虽极端,但这种自恋、自负、刚愎自用,却是中企高层的普遍倾向。如此表现,其实是心理疾病所致。那是他们原本如此?还是身居高位所致?具体成因又是什么呢?还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呢?

    1.2、极度追求优越感

    在中企,但凡“懂点事”的下属,都把如何维护上司的优越感(虚荣心、面子等)作为职场必备技能,低阶的只会溜须拍马,高阶的则会寻到痒处事半功倍。更有不学无术之流以此为业,靠投机钻营实现小人得志,令实干、能干者寒心,毫不稀奇。

    之所以如此,怪员工吗?当然不是,而是中企的官本位逻辑下,领导者极度追求优越感的必然结果。君不见:出行要前呼后拥,如明星政要;活动要做足排面,如大哥亲临。也确实有中企老板,按照影视剧苦练“大哥范”:抖大衣、弹雪茄,以在人前显摆。

    尽管热衷胁迫式管理,让员工深陷处罚、开除的恐惧之中,却要求员工感恩,似乎“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尽管内容多为下属代笔,但讲话要全员学习,“金句”要上墙、考试,也很常见。更有甚者,大到工作技能,小到生活技巧,都要与下属争高低,令人哭笑不得。

    总之,领导越官僚,越要如君如圣,只有特权没有责任,只许称颂不许质疑,至于批评就更是痴心妄想了。如此企业,官僚形式主义必然大行其道,管理状态可想而知。而领导者的如此表现,则是心理疾病的典型特征。

    1.3、强烈的攻击性:以施虐为乐

    下属工作有问题,批评教育无可厚非。但肆意谩骂,乃至侮辱人格,则大为不妥。但为数不少的中企领导者,却以此“不妥”为乐,有事要辱骂,没事找事也要辱骂。

    更有甚者,明明没什么工作,却喜欢扣住员工加班;明明工作没什么问题,却喜欢三番五次地折腾员工;还有些非民营企业,明明利润丰厚,却喜欢克扣员工的薪酬、福利,对业绩贡献微乎其微不说,自己还完全得不到,如此损人不利己令人十分费解。

    有人试为这些品行差、没素质、无厘头的行为寻找理性解释,觉得这些“人中龙凤”的所作所为,背后一定隐藏着高深的道理。其实,他们只是以伤害他人、施虐为乐,是心理疾病的典型表现,仅此而已。

    而且最终的结果非常一致:劳资对立、人才流失、员工摆烂,经营、管理日趋混乱。这难道是“人中龙凤”的“高明”追求?

    1.4、缺乏起码的耐性和规划

    近观其言行会发现,相当比例的中企高层,想要完整阅读一页A4纸的文字都十分困难,严重依赖别人的口头讲解。并非他们时间急迫,而是内心焦躁,完全没有耐心。

    同时,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严重缺乏连续性、规划性,朝令夕改、飘忽不定、自相矛盾,看似任性、恣意妄为,其实是情绪难以自制。

    很多人与这些“人中龙凤”打交道后,大失所望:如此素质,与成就严重不符啊?殊不知,有所成之前,他们的心理还没病,所以企业能正常发展。而做大、做强之后,才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

    1.5、接受现实能力极差,遇事难以抉择

    一知名中企的供应链高管,长期恶意拖欠供应商货款,一外企忍无可忍发函通牒:再不按合同付款就停供。但这名高管不顾下属苦口规劝,依然我行我素。结果不仅生产停线,货款被迫按时付清,还与供应商撕破了脸,自己也被追了责。被嘲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这种做事非要捱到鸡飞蛋打、百无一是才罢休的现象,在中企毫不稀奇,而且并不限于中企高层。比如希特勒和蒋介石,濒临溃败之际,几乎所有人都看清了未来的走向和结局,损失最小化的方案也清晰明了,但他们依然油盐不进、偏执莫名,导致结果坏到不能再坏。

    很多人百思难解:按说他们绝非泛泛之辈,当属“人中龙凤”,怎会如此不堪呢?其实是他们无法接受失败的现实,更难以抉择,而这种状态也是心理疾病所致。

    1.6、只有工作,没有生活,丧失沟通、社交能力

    在很多国人的认知里,经年累月废寝忘食地工作似乎是一种美德,常被大肆宣扬和倡导。殊不知多与心理疾病紧密相连:有病会如此,是主动沉迷,无关美德;如此易有病,会导致沟通、社交障碍。

    很多中企高层就深陷其中,表现为:沟通能力很差,似乎听不到对方说什么,或者压根不想听,更不要说理解对方的语意,大部分时间都在自顾自地喋喋不休。一旦离开工作,往往进入半傻状态,不会社交、生活。颇具普遍性。

    1.7、心理阴暗、狭隘

    很多中企老板在远观其表时,看到的多是按需营造的人设,一旦触及内里,往往反差悬殊。尤其是一些外表阳光开朗、满身正气的,内里却阴暗狭隘、充满怨怼,谈及社会、员工时甚至咬牙切齿,令人不寒而栗。如此表里撕裂,自然举止乖张、性格偏激。

    由此也可以理解,秉承儒家底蕴的中企高层们,却大多摒弃性善论,推崇人性自私本恶,并推说是源自西方的常识。殊不知,西方早已彻底否定了性恶论(详见本专题第一篇)。在如此错误观念的误导下,中企的劳资关系普遍对立、持续恶化,使职场即地狱的观点风靡。

    进而,对侵害员工、用户的利益,也不觉丝毫歉意和不妥。甚至对工作中受伤、牺牲的员工大肆宣扬,号召全员学习,而不是反省管理漏洞。经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丧失理性,哪怕得不偿失也要固执己见,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典型表现。

    1.8、是病,得治

    上述各条如果只占一二,且表现轻微,可能是性格使然或理性为之,否则,就是不折不扣的心理疾病。用专业的词语描述,轻症叫做:人格缺陷,重症称为:人格障碍。据专业统计,中企高层的心理疾病确诊率约为63%,比例相当高!

    曾有很多中企抓住了风口快速崛起,一时繁华无两。就在身披厚望之时,却昏招频出,快速凋敝。内幕曝光之后才发现:创业初期英明神武的老板,早已沦为企业最蠢之人。之所以如此,皆因人格缺陷和障碍所致,危害相当大。而当下国人对此认知近乎空白。

    2、病因 & 病理

    2.1、人格不统一

    人格缺陷的成因虽多,但中企高层的主要病因却高度一致:人格不统一。如之前章节所述,人的本性无关善恶,而是对优越感、成功和人格统一的无尽追求,本是成熟多年的常识,在国内却依然是空白。

    所谓人格统一,用人话讲就是:以为的自己,和实际的自己大体一致。此时心理最健康,心智最正常。反之,两者偏差越大,人格就越不统一,由此引发的心理疾病就越严重,心智也越不正常。其表现远非简单的自负、自卑,而是如前文所述的一系列病症。

    2.2、官本位逻辑

    而中企之所以是重灾区,是因为普遍奉行封建昏君朝堂的官本位逻辑,领导者以维护职权统治为第一要务,视帝王心术为不二法门,经营管理只是工具,而非目的。

    如此环境下,领导者最重视的是下属的态度、动机、亲疏,而不是事实、是非、道理。下属为了自身利益,必然对领导者进行无底线地吹捧、逢迎。更有为数不少的领导者贪求无厌,不知羞耻地主动索取,并沉迷于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官威之中难以自拔。

    久而久之,自我认知愈发偏离实际,人格愈发不统一,从而导致心理疾病不断加重,心智愈发丧失。试问,在中企想要指出领导者的错处,风险何其高?哪怕是“高情商”地委婉提醒都要慎之又慎。以至于有的中企老板能自认错处,都会被软文大肆称颂,何其病态?!

    企业的组织管理本应遵循商业逻辑,以追求管理效率、经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官本位逻辑却背道而驰,令中企的高层更像是封建的帝王、贵族,心心念念的是如何维护职权、让下属臣服的权谋、驭人之术,而不是经营、管理,已成为中企组织管理的拦路虎。

    2.3、被曲解的“高情商”

    情商本是指五要素: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但在中企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将其曲解成谄媚、奉承、巴结、虚伪、圆滑的代名词,十分符合官本位逻辑的需求。

    要求员工“高情商”,是希望其学会如何讨领导者欢心、为奴为仆、甘心臣服。而领导者追求“高情商”,则是试用冠冕堂皇来掩盖卑鄙、龌龊,以求心安理得。可如此不仅助长歪风邪气、阻碍经营管理,还会影响全员的心理健康,愈发雪上加霜。

    2.4、封建遗毒:重驭人,轻理事,且人、事一体

    上述逻辑从何而来呢?其实是树倒根存的封建遗毒。因为封建王朝的核心目的是维护职权统治,所以权谋和驭人之术大行其道,自然看重态度、动机、亲疏,奉行官本位逻辑,此外的任何“事”都是次要的、可牺牲,只是不好明说而已。

    想“驭人”又不懂人性,于是无脑的问责懒政盛行:凡事功过必归于人。从而导致人、事一体:如果批评事,就是批评做事之人;想要攻击人,只需攻击所做之事。当然,功过如何奖惩,甚至功里挑过不奖反惩,或过里寻功不惩反奖,决定因素还是态度、动机、亲疏。

    于是,掩盖问题、推过揽功、相互攻讦之风极盛,导致事实难清、是非难明、道理难通,管理自然混乱不堪,君不知民,民亦不知君。这是封建王朝认知落后的必然,无可厚非。可当下中企的组织管理,依然奉行这套逻辑,并导致雷同的结果,就有点莫名了。

    现代企业的存在意义,往大了说是产业报国、承担社会责任,往小了说是追求利润、功成名就。而且既无疆土,土地是国家的;也无臣民,员工是自由的,所以没有任何统治可维护。如此却罔顾现实秉承封建遗毒,甚至形成“中式管理”,无异于缘木求鱼,可笑亦可悲。

    3、对比:现代组织管理的职场什么样?

    中企与那些管理规范的外企打交道时,尤其是深入其中后,会发现诸多的难以置信。很多人百思难解:说人员素质差异吧,可国内的外企里99%以上都是中国员工;说文化差异吧,又是在中国的社会中。其实道理很简单,他们遵循的是与中企恰好相悖的商业逻辑。

    3.1、遵循商业逻辑,理事不驭人,人、事分离

    他们从企业存在的意义出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一心“理事”。如此就会发现,以臣服为目的的“驭人”,不仅可控性很差,还会引发劳资对立、经营管理动荡,有害无益。只有用工业化的生产线模式来规范方法,才能实现高度可控。

    我在丰田中国的合资企业工作期间,对此深有感触:在非生产系统,员工也像生产线工人一样,领导者的考核点是:能否规范操作、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方案、持续提升专业技能等等,对态度、动机、亲疏等因素不仅不会纳入考核,而且还保持警惕,杜绝“驭人”。

    基于此,出现问题时,不是对人追责,而是对事寻因,看重事实、是非、道理,从而人、事完全分离。这才是管理上的“对事不对人”,在人、事一体的中企不仅全无可能,连理解都难。如此环境下,以臣服为目标的驭人术变的毫无意义、莫名其妙。

    因解决问题一直是对事寻因,所以业务的操作方法极其合理、细致、规范,且持续改善,人的因素影响非常小,谁来做差异都不大。就像课内曾有个岗位,一年间换了四个员工,但工作进展几乎没受影响,只是略微啰嗦些而已,不仅摆脱了人才依赖,还实现了劳资共赢。

    3.2、“低情商”职场

    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下,暴露问题毫无压力,解决问题直截了当,没人抵触,效率非常高。但如果习惯了中企的“高情商”,初来乍到之时会太过冲击、十分别扭。

    虽然有些外企(多为美资)也提倡高情商,但在中企员工看来,既无谄媚也无圆滑,哪来的“高情商”?说事也是直来直去,可面对如此的“人身攻击”,当事人居然不恼?!

    3.2、抵制官本位:领导者没有“权”

    中企的官本位逻辑中,以官为尊,当官就要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以权为贵,有权才能驭人有术、颐指气使。所以很像封建的昏君朝堂,“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臣下朋党藩殖,易以为非”(苏辙 《论台谏封事留中不行状》)。

    其中有点头脑的,尚且想着如何监督、约束,避免胡作非为,但结果往往是为了合规宁可不做事。而没头脑的,则嫌权力不够,热衷驯化、测试下属的服从性。却鲜有人想到:企业的组织管理,需要权力吗?答案是:现代组织管理早已摒弃、杜绝了领导者的“权力”。

    引用一家外企的管理纲领:在xx内,领导者始终与员工站在一起,为每位员工服务。如组织机构的倒金字塔所示,领导者位于金字塔的底部,支撑着金字塔的其他部分——我们的其他同事,并使之保持平衡,即倾听员工的心声,指导、帮助、鼓励员工,并为每一位员工取得成功创造机会。他们就是xx的公仆领导。

    丰田等外企亦是如此,领导者对员工不是以“驭人”为目的的管理,而是领导、服务、培养等等。如此一来,“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易与为治”。这是封建开明君主都懂的道理,中企哪怕只觉悟到这一层,也会好很多。

    3.3、人格统一、心理健康

    如此职场环境下,领导者既不是官、也没有权,下属无需“高情商”地谄媚、吹捧,领导者的人格统一性得以实现,自然心理健康、心智正常,即便不是人中龙凤,至少没病。

    在现代组织管理框架下,企业即便倡导“感恩”文化,也与中企截然相悖:是资方向员工感恩,感谢对企业的支持与贡献。令身处“庙堂之高”的中企领导者们瞠目结舌、无法面对。

    总之,领导者无需为“驭人”分心,员工也无需“高情商”地违心谄媚,都是心理健康、人格平等的正常人,只需考虑工作相关的事,职场简单、高效。如此才符合企业组织管理的商业逻辑:追求效益最大化,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产业报国、承担社会责任、功成名就。

    4、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俗话说: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得到不该得到的,必将失去不该失去的。企业可以有多种属性,但最不该效仿封建朝堂。不仅会让高层心理病态、丧失心智,也会让中基层无心工作、摆烂躺平,与企业存在的意义完全背道而驰。

    封建遗毒之所以树倒根存,说到底还是科学的人性认知没有普及、更新,使中企的领导者们一片茫然,只有按照自己的直觉、错觉、经验,以“我觉得”的方式进行最原始的管理,自然难有现代的工业化思维,误入歧途且不自知也是在所难免。

    由此亦可见人性的神奇,在追求优越感和成功的同时,又力求人格统一,让生命既有意义,又保持健康。

    :张宇华

    校审:徐千千

    提问者:山盟海誓
    分手了怎么挽回女朋友,提升三种认知,挽回决绝分手的前女友

    分手了怎么挽回女朋友,提升三种认知,挽回决绝分手的前女友

    很多男生分手后来找我求助,都是喊着,“我还爱她!我想她回到我身边!”、“我们在一起两年了,一想到失去她就很痛苦!”但他们中一部分挽回到一半就打了退...
  • 阅读4846次
  • 0条评论
  • 心情压抑的句子发朋友圈,朋友圈压抑憋屈的说说,看哭的人不止我一个

    心情压抑的句子发朋友圈,朋友圈压抑憋屈的说说,看哭的人不止我一个

    一、小时候披着床单玩得像个疯子,长大后抱着被子哭得像个傻子。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明白你的故事里有过多少快乐或伤悲,因为那终究只是你一个人的感觉...
  • 阅读6019次
  • 0条评论
  • 情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相处不累,男女相处不累的恋爱方式

    情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相处不累,男女相处不累的恋爱方式

    人与人相处,不要互相防备,不要刻意隐瞒,不是谁凌驾于谁之上。你知道我不容易,我知道你不简单;你说的,我都能懂得,我说的,你都可以理解。也许我口无遮...
  • 阅读4837次
  • 0条评论
  • 初一新生焦虑不适应初中生活,老师可从三点入手,帮学生渡过难关(初一的孩子晚上总失眠怎么办)

    初一新生焦虑不适应初中生活,老师可从三点入手,帮学生渡过难关(初一的孩子晚上总失眠怎么办)

    开学一周,初一的学生大部分已经融入新生活,和新同学开开心心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但是事情总有例外,我发现了一个名叫小楠的女同学“与众不同”,与人说话声...
  • 阅读4922次
  • 0条评论
  • 伟大篮球天王艾弗森经典语录(艾弗森语录经典语录)

    伟大篮球天王艾弗森经典语录(艾弗森语录经典语录)

    1、我按我自己的方式活着,按我自己的方式打球。我发誓我从未疲倦过,自从我加入联盟以来,我身边的队友都说我‘与众不同’。也许有天我会停下脚步休息,那...
  • 阅读5181次
  • 0条评论
  • 圆脸适合什么发型?(大圆脸适合哪种发型女)

    圆脸适合什么发型?(大圆脸适合哪种发型女)

    圆脸适合什么发型?这是许多圆脸美眉一直关心的问题。圆脸的特点是脸颊丰满,面部线条柔和,没有明显的轮廓,这就需要选择适合的发型来弥补这些缺点,让自己...
  • 阅读3806次
  • 0条评论
  • 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英布为什么背叛项羽?,项羽没有亏待英布,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呢?

    英布是秦汉易代之际一名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猛将。他崛起于乱世之中,从一介布衣成长为雄霸一方的侯王,其人生道路可谓跌宕起伏,历经磨砺。年少时,他即有...
  • 阅读3820次
  • 0条评论
  • 激发潜意识、释怨、解压——神秘的“闭黑关”(控制人心的黑暗心理术)

    激发潜意识、释怨、解压——神秘的“闭黑关”(控制人心的黑暗心理术)

    闭黑关”在佛家、道家均为最上乘的修炼秘法。密宗大圆满修行的最后一关:“黑关慧照”亦是此法。该法被称为“七日成就法”。这个方法被密宗使用过,而且是作...
  • 阅读4400次
  • 0条评论
  • 如何对付冷暴力的老公:高智商妻子的做法(对付男人冷暴力最狠绝招)

    如何对付冷暴力的老公:高智商妻子的做法(对付男人冷暴力最狠绝招)

     如何对付冷暴力的老公,老公喜欢对你用冷暴力,作为妻子如何巧妙化解呢?下面就给你整理关于对付冷暴力的老公,妻子7个高智商做法!  1、主动的服软沟...
  • 阅读3723次
  • 0条评论
  • “毕婚族”后来怎么样了?(毕婚族是什么意思)

    “毕婚族”后来怎么样了?(毕婚族是什么意思)

    一毕业就结婚,成为一种趋势,从校服到婚纱的确让人羡慕,有的人婚后依旧甜蜜如初,而有的却一地鸡毛。最近,由王子文和张鲁一主演的《第二次也很美》开始热...
  • 阅读7360次
  •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