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结束感想,感悟支教实践:更好处理人际关系
导读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浔梅暑期实践队志愿者走进了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西河桥社区,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社会实践为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与快乐,接受文化课程与浓烈学习氛围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好良好的习惯。近些年在互联网上关于...
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浔梅暑期实践队志愿者走进了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西河桥社区,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社会实践为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与快乐,接受文化课程与浓烈学习氛围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好良好的习惯。近些年在互联网上关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我们大学生志愿者老师,在我看来则更多的像是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我们作为前辈其实有的时候更能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更愿意去给孩子们疏导心理问题,于是开展一节别开生面的处理人际关系课程的想法油然而生。
为同学们在课堂认真听讲。
我们的志愿服务涵盖1~8年级学生,但是这一次上课我选择了5~8年级段这些相对而言更大的孩子。在我看来,步入五年级,这个阶段在孩子们的心理上的变化会更多,我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衣着打扮,别人的看法,交朋友出现的问题这些方面上,爸爸妈妈也不再把我们当成单纯的孩子,而是把我们看成大人,会询问我们的看法,还要求我们能更加懂事。我想,同为五年级的学生,孩子们也会像我小时候那样,在外人面前很难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家人面前又很容易把沟通变成了争吵。自己想表达真正想法时变得含蓄和内敛,又或者变得难以沟通。我猜很多学生在交友方面不像小时候那么得心应手,因为于处于青春期,不善于去解决矛盾,与此同时和朋友发生矛盾后的叛逆心理和产生的情绪成本过大,有时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习,更甚者会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开展一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疏散开导学生的一些心理压力尤为重要。
小孩子是脆弱且敏感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我在课堂上听了一个小朋友遭遇的家庭“危机”,用委屈又小心翼翼的语气说出闹矛盾的故事。我这才明白问题所在,小孩子单纯,他们的世界暂时是非黑即白的,情绪无法控制,容易跟别人产生小矛盾。
为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跟各种人发生各种争吵,这是不可避免的人之常情,但是如何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争吵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才是今天这节课的最主要的目的。这个同学就是特别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知道是自己的问题却把迟到的理由推到妈妈身上,在到学校之后明明可以弥补,但他却回想之前的争吵不认真听讲,这就是情绪成本过大带来的影响。小时候,我们在爸爸妈妈呵护里长大,因为被爱着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向父母展示着自己的情绪负面,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怎么吵怎么闹,蒙上被子睡一觉醒来,爸爸妈妈还是会爱我们会原谅我们,会给我们准备好早餐安全送我们去学堂。但是在学校,甚至以后步入了社会,没有那么多人会包容我们的小情绪,每个我们遇到的人都是他们爸妈的小宝贝,我们得学会自己消化情绪,主动解决问题,互相包容。遇到问题第一要务是想好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陷入在自责、愤怒、伤心这些情绪里面。学会怎样控制情绪,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更多乐趣。
近些年,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发生意外的新闻越来越多,我们不免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重视。正是因为青少年还不能那么好的消化情绪,我们才要充分发挥人文关怀主义,积极对同学们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在他们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前,我们有义务为他们遮挡一些风雨。(通讯员 赵雨欣)
【心理日记 | 走出人际沟通的烦恼】
“你说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沟通,为什么需要交流?如果人类语言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那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的误解?有时我多希望我自己是一个哑巴,这样就可以不用跟人说话了”这是一个立志要考中央音乐学院女孩的苦恼。初见
初次相见,我没有在这个又美又飒的面容上发现任何愉悦表情,她的眼神干净清澈但凝结着深深愁苦,身材高挑却又含胸蜷缩为一团。从后来的倾诉中才明白这一切来自长期人际关系压力带给她的压抑、委屈、愤怒与恐惧。
在接下来的访谈中我了解到,她目前是一名高一学生,学习优秀并担任班级干部,个性要强,却缺乏安全感。目前因工作中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到同学冷漠,感觉不被接受;同时也感受不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担心被抛弃。因此害怕与人交谈,只要对方的脸色或语气稍有变化她就会怀疑自己是否说错了话?是否伤害了对方?担心对方否厌恶自己?是否在针对自己?不知道怎么与他人交流才算是合适的。而她对他人的评价过分敏感,我知道这于她的投射,这是她错误的认知的结果。于是我用情绪ABC理论让她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的原因是自己想法出现了问题。
访谈
咨询师问:在工作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你想到什么了让你这么生气?
来访者:我想的是“你们应该要听我的,因为我更知道这个事情该怎么做好,怎么做效率会更高,他们是在故意和我作对”
咨询:所以让你生气的不是与同学的交流,而是你的想法“同学都应该听你的”“他们故意和我作对”让你生气。你还记得之前的空椅子技术么?
来访者:记得,换位思考后更理解他人的感受。我明白了,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我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看法,但我认为是在针对我,所以是我想法出了问题。
角色扮演
后来几次咨询中,为了帮助来访者建立合理的人际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
咨询师:如果跟同学交流时,他突然皱眉,你会怎么想?
来访者:我想他肯定讨厌我了或是生我的气了。
咨询师:你会有什么感受?
来访者:害怕,担心,难过,愤怒
咨询师:你会做些什么?
来访者:主动一点讨好他,或者生气离开
咨询师:你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来访者:讨好他我会心理不舒服,吵架就是两个关系就有裂痕了
咨询师:同学皱眉还有其他的可能的解释么?
来访者:可能是肚子突然疼了吧,她之前总说这几天肚子疼
咨询师:如果这是实情,对于这个想法你有什么感受。
来访者:我会很担心,想着要不要去医院。
咨询师:那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什么?
来访者:他会感谢我,觉得我是个细心的人。
咨询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
来访者:可能她突然想到不开心的事情了,她家里给她的学习压力挺大的,她祖父前两天也住院了。如果真是这样我会很担心她,会问她发生什么事儿了么,想不想跟我倾诉,她会感受到我在关心她,我也很开心能够帮助她。
咨询师:对我们刚才探讨的人际关系中其他可能让你有什么收获么?
来访者:原来在人际关系中,对他人行为可以有这么多不同角度的理解,当我看到同学皱眉时,其实背后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他不舒服等,这样想之后我感到很轻松,他人也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凶恶”,交流也不是那么可怕。
在接下来的心理咨询中,我们一次次重现现实中的真实情景,我们又一次次探索造成问题的不合理认知信念。经过数次的艰难工作,我与来访者终于找出哪些不合理信念。接着我们就尽可能多的列出理由与不合理信念进行驳斥,通过这些辩驳衍生新的看法,才能看清楚事件的全貌:事情并非那么绝对,完全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还有很多的中间状态。
记得心理学大师罗杰斯曾说:每一个人都具有自我完善的倾向,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与能力。每个人都在不断的成长,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我深深的为她感到高兴,因为她已经找到了那条不断成长的路,也许这条路还会有荆棘,有起伏与挫折,但是她一定会收获属于自己快乐的伙伴与多彩人生。
(文章素材于六哥同事徐涛、朱丽、杨思琪、李斯妮)
通过沟通不仅能改变人际关系还能改变生活方式甚至生存环境
您好,今天为您介绍的这本书是《非暴力沟通》。
导介绍:
音频听书:
音频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删除。
作品介绍:
根据调查,百分之八十的离婚原因是因为夫妻之间的沟通不畅所导致的,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是因为爱一个人而携手走进婚姻的,为什么曾经相爱的两个人最终却不得不分开呢?假如在关系中你曾经经历过语言暴力,你一定深受其害。沟通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你需要与员工沟通;如果你是一位销售人员,你需要与客户沟通。如果国家与国家出现争端或许还需要代表国家去沟通,沟通与对话是建立与解决问题的基础。非暴力沟通以转变自身为起点,通过沟通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人际关系,还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最终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
作者介绍: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易于学习、易于实践、自成体系的沟通方式,通过系统的练习、掌握其中的套路,你也会成为沟通大师。非暴力沟通是从圣雄甘地所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而来。,作为这种沟通方式的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发展出极具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它不仅被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被用来解决棘手的世界争端。为表彰他对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二零零六年,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获得了由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直至今日,他的传承者们仍然在向全世界人民传递着他的非暴力沟通的理念,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内容介绍:
第一留意当心,留意当下发生的事情,不带批判地、清楚地表达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可惜的是我们的习惯却总让我们在低处徘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为对错而争论不休,这其实是沟通的头没开好。我们习惯用带有评论性的语言去表达我们所看见的东西,带入了我们自己的主观意念,那么听者就会自动地过滤其他的信息而选择批评的语言。为了防止被语言所伤,人们本能地筑起了城墙,关闭了心门,此时你也就很难的进入对方的内心了。当一个人接收到评论性的语言,他的大脑立即启动应对机制,要么回避让沟通无法继续,要么准备开始战斗,那么一起关于对策的争辩就在所难免了。
那么什么是描述性的语言,什么又是评论性的语言呢?举个例子,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以至于人们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我看见你回家就把衣服脱下来丢在沙发上,这是一描述性的语言,这是表达了一个无可辩驳的观察结果,因为它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实。如果我们转换成一种评论性的语言,看看听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你总是回家就把衣服脱下来丢在沙发上,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当你听到这样的表达时,你是否立即像刺猬一样竖起了身上的刺呢?心里会为自己做出这样的解释,什么?怎么可能我昨天出差根本就没在家,怎么可能是我呢?或者另外一种反应,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攻击,自己一定要为自己正名,予以还击,家里乱七八糟都归在我身上,不公平吧?还不是因为你懒吗?整天闲在家里也不收拾收拾。你看看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引发两个人的战争,而这却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场景。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他提出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下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的结果,如果我们描述过去或者描述的不是当下的情景,人们是仅仅凭记忆去描述则会出现偏差。因为记忆具有欺骗性,即使是当下发生的事情,我们因为看他的角度不同,也可能描述出不同的景象。
大家看看这样的两幅,杯子里面有半杯水,有人描述为杯子里只剩下半杯水了,另外一个人会描述为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呢。对于一个特别口渴的人来说,听到这样两个描述会有着不同的感受。第一句话会让你觉得恐慌,水快没了,而第二种说法会让您觉得欣慰,谢天谢地,至少还有半杯水可以熬过去了。我们大家都知道,沟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准确的传递信息,所以我们需要较为客观的去表达我们所观察到的东西并且避免绝对化。有时候你亲眼所见的也未必是真相,所以你只能尽量的告诉对方,站在你的角度所观察到的东西,你越尊重事物本身的样子,就越容易让沟通进行下去。即使大家看见的不一样,也不会由于这样的区别产生冲突。大家的目的是不断地澄清,最终取消分歧。
第二真实的表达我们的此时此刻对于这种行为的感受。
真实的表达感受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文化强调的是内敛和含蓄,我们不被允许去表达谈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负面的情绪感受,愤怒、悲伤、羞愧、悲哀、苦恼,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如果一个男人表达悲伤与脆弱,是不被社会文化所允许的。而我们不曾了解到,只有直面自己的脆弱,并且敢于表达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勇敢的。我曾经在一次心理学的讲座上介绍自己,说自己并非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的心理咨询师,其实站在讲台上我有些忐忑的,当时作为主办方对此为我捏了一把汗,他们非常害怕因此而破坏权威的形象,而恰恰是这句真实的分享,让在座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因为他们中有绝大多数也是半路出家,正走在学习心理学的路上,这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那么我们如何去表达感受呢?在什么样的场景去表达感受才是最恰当的?当我们的心理咨询或者团体治疗中,我会经常要求做咨询的人去表达,此时此刻他们的感受是什么呢?很多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感受是个什么东西,更谈不上用语言去表达感受了,而通常呢他们只是用想法去代替了感受。举个例子,我们来说一说表达感受与表达想法有什么样的区别,并会引发什么样的反应。假如妻子说,我觉得你根本不爱我,这里我觉得差不多等同于我认为这是在表达,我对你行为的想法如何转换成我此时的感受呢?假如没有你的爱,我会非常的沮丧、悲伤、心烦、意乱、绝望、难过、失望,这些就是感受。我们来看看作为丈夫听到这两种表达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第一种表达,我觉得你根本不爱我,丈夫会马上感觉到委屈甚至愤怒,什么?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为这个家起早贪黑的工作,不就是为了让你过得更好吗?我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你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这个沟通还要继续下去吗?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二种表达,假如没有你的爱,我会非常的悲伤,丈夫听到这句话会感觉到有点心疼,我不能让我的女人感受到快乐,我究竟哪里做得不够好呢?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我得问问她。此时深层次的情感沟通就开始了,虽然经历的是同一件事,但是沟通的效果却是天壤之别。
表达感受会激起人类最深层的情感链接,我们的大脑当中有一个部分叫做镜像神经元,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别人的感受,比如别人悲伤时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悲伤。所以我们表达感受,尤其是表达脆弱的感受,会让对方放下戒备,愿意在情感层面与你沟通而不是认知层面。我们都知道说教是最低效的沟通,因为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不一样,其实很难被说服。但如果站在情感的角度,即使我们使用的不是同一种语言,我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但是我们仍然拥有共同的情感,这个就是非暴力沟通的魅力所在。
第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当下我们什么样的需求未被满足。
非暴力沟通一直着眼于我们自己的改变,并且认为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它的根源还是我们自身,这就让我们无法把自己的情绪、感受推卸给别人。比如都是因为你迟到,让我错过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我感到非常的气愤。我们知道别人的行为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我们因为别人的行为而恼怒,我们可能会有生不完的气了。非暴力沟通要求我们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当我们听到了不中听的话,通常会有什么反应呢?第一种人会认为自己犯了错,倾向于去责备别人,比如别人说你太不负责任了,居然出现这么大的失误,你的反应或许是我这个人真是差劲,总是做不好事情。我真的是一无是处,我还能做些什么呢?除了自责,就是贬低自己,这只会让自己落入害怕失误却越容易出错的怪圈里。
第二种人会认为是别人的错,反过来指责对方。比如还是上面提到的场景,你可能的反应是别人提供给我的信息本身就是错误的,你为什么不去说他呢?让我来背这个黑锅,我才不上当呢。以后这种事最好少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了推诿责任,这种被轻视的感觉很容易激起我们的愤怒,一场争斗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种人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听到别人的指责时,我们会感到沮丧、有些伤心,甚至还有些委屈。想想自己也是为了这份工作付出了许多,别人总是不被人看见,出一点儿错就被无端的指责。我们需要别人对我们的工作的认可,能够看见我们工作中的努力,甚至希望获得上司的鼓励;
第四种人会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假如别人指责我们的工作失职、不负责任,他想表达的感受和需要又是什么呢?他对你的工作有些失望,他对你有较高的期待,他需要你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他需要你能够在工作中有更强的责任心。
当我们开始去了解自己的感受、需要、期待与想法时,并且尝试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就开始为自己负责,我们也就避免了指责别人,同时也避免了指责自己。那么如何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呢?我们还是来举个例子,你一回家,看到孩子把玩具摆得满地都是,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一天的高强度的工作下来你感到精疲力尽,此时你怎么跟孩子表达你的感受和需要呢?你可以这样表达,你怎么又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啊?我快疯了。这不是非暴力沟通的语言,因为你把自己的愤怒归结为孩子。把家里弄得很乱,而假如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看一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你把玩具摆得满地都是,我几乎进不了家门了,我很不开心,因为我希望玩具都乖乖的睡在玩具箱里。这样的非暴力沟通的语言,首先表达了我们的感受,并且提出我们的需要,你想想孩子听到了我们的需要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很大机会他也会配合妈妈的需要,把玩具收回到玩具箱里。我们没有向孩子吼叫,没有歇斯底里,我们没有把愤怒的情绪抛给孩子,这正是为我们自己负责的表现。
第四给出明确具体的请求,让他人的行动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清楚明确地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这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并不容易做到,因为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说话习惯,我们内心特别害怕被拒绝。所以我们在提出请求时总是含混其词,顾左右而言他就像打太极,我们需要让对方去猜测我们希望他做什么,这其中就会造成许多的误会,你以为说清楚、你以为他明白了、他也以为你是这么想的,而其实他做的并不是你想要的。
那么如何提出明确、具体的请求呢?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说话吧,假如妻子最近刚接了一个项目,突然增加了许多工作,她希望丈夫多分担一些家务,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处理当下较为紧急的工作任务。妻子如果这样跟丈夫说,我希望你经常做饭,我们来想象一下丈夫收到的信息又是什么呢?每个人对于经常的标准可能会不同,妻子心目当中认为每天晚上做饭是经常的行为,而丈夫可能认为一周帮忙做一顿饭就是经常的行为了。这种理解上的分歧就会让夫妻有着不同的感受。妻子觉得丈夫啊不体谅自己工作那么辛苦,还不帮忙,丈夫觉得妻子要求过分,自己已经帮忙做家务了,妻子居然视而不见,这样的沟通结果,不仅让妻子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还破坏了两个人的关系。
那么我们用非暴力的语言来转换一下上面这种表述,其实问题就出在不够具体,经常是每周几次呢?我们直接说,我希望你一周能够帮我做三顿饭,最好是周一到周三,这几天我比较忙,这样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就表达得非常清晰了。丈夫可以做到,他自然会乐意做,他做不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难,两人再商量。我们说到请求时总是会无意识地把它变成下命令的语气,这可能很难如我们所愿了,还是用刚才做饭的。假如妻子告诉丈夫,我最近比较忙,你应该多帮帮我,做做家务。丈夫听了可能就会很不服气,就你忙啊,我也不上班谈业务啊,我哪有时间呀?家务活不都是女人干吗?你那份工作工资又不高,还不如别干了呢。我们看看命令的语言在这里起不了效果,因为人的天性是希望被尊重的,谁都想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不想被他人所控制。当你下达命令时,他就会有一种逆反的心理,要么被动接受,要么就对着干。所以在沟通中请放弃你应该你必须、你应当这样的字眼,因为命令式的沟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说出我们的情越具体越好,并且要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与听者澄清,他是否清楚了我们的请求,这个问题我说清楚了吗?
内容总结:
一、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我们观察到的行为或事件,避免使用评论性的语言。
二、对于观察到的行为或者世界我们有什么样的感受?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是让我们去真实地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以建立情感链接。
三、基于这样的感受是我们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去表达感受与需要。
四、了解了自己的需要,我们可以清晰具体的表达我们的请求。
这四个要素是一个连贯的整体,你可以从观察开始到感受到需要,最后到请求,你也可以单独的使用其中一个类型的非暴力沟通的元素。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我们的语言习惯、我们的文化影响使我们很容易掉入以前的惯用语言模式中,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觉察,不断的练。练习,不断的修正,才能真正娴熟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非暴力沟通让你的关系更美好。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更详细的内容还需要您亲自去体会、感悟。
作者,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即可获得为您精心准备的电子书,希望您也你能够听一听、读一读这本书。
感悟支教实践:更好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结束感想)
《共情式沟通》读后感(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结束感想)
人际沟通小感悟(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结束感想)
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结束感想,感悟支教实践:更好处理人际关系
婴幼儿早期教育书籍
去民政局领证需要什么材料和手续,新人必看丨领证全攻略!含准备材料、穿搭、时间、禁忌、吉日
婴幼儿早期教育书籍
去民政局领证需要什么材料和手续,新人必看丨领证全攻略!含准备材料、穿搭、时间、禁忌、吉日
测试你的另一半的姓氏怎么测,40个冷门姓氏,知道一半算你厉害
治失眠的有效方法偏方,治疗失眠的十个小偏方
老歌经典大全歌名叫什么,25首百听不厌的经典老歌,在寒冷的冬天温暖着你我的心!
你有抑郁症吗?做一下这组心理测试题就知道了(抑郁症自测题目准确吗知乎)
红花油活血祛瘀,但不是所有的跌打损伤都适用(红花油的功效与作用及使用禁忌)
男士手表品牌排行榜前十,9-10万,成熟男士必选表款,总有一枚你喜欢!
把白醋倒在手心一搓,有这7大妙用,好多人都不懂,快回家试试(白醋的作用与功效)
心理实验:缓解你的恐惧心理(怎样治心理恐惧症最有效)
中药古今研究:冬瓜、冬瓜皮、冬瓜子(冬瓜子的作用与功效)
生日简短独特致自己秒赞的,抖音超火的生日祝福短句,简短经典很赞
常见中药副作用汇总 看完您还认为中药可以常吃吗(止痛化症胶囊主治功效)
都是结婚证,别人的简单明了,看到撒贝宁结婚证上的字:太特别了(结婚证人简单大气讲话视频)
名字测试免费最准,如何通过名字,免费查找任何人的电子邮箱?
趣测试网是一家符号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试平台,心理年龄测试题来自哈佛心理测试题库,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情况而定。
Copyright © 2018-2023 www.qceshi.com 心理年龄测试 保留最终解释权 - 网站地图 - 数据地图
发表观点(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