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淘气叛逆引发冲突,聪明父母都借机抓住隐藏机会加速孩子成长
导读孩子淘气叛逆引发冲突,聪明父母都借机抓住隐藏机会加速孩子成长,01亲子冲突难避免,父母无需刻意回避亲子关系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天然存在,而父母与孩子的目标、观念、知识、态度、动机、行动不一致,导...
中国有句古话,“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做了父母后,我才真正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孩子乖巧可爱时,做父母的内心无限的欣喜;但孩子淘气叛逆时,做父母的简直是欲哭无泪,甚至因为亲子冲突,发生一幕幕惨剧;
孩子有孩子世界的色彩,父母有父母现实的无奈;孩子只关心当下的时刻,父母要考虑后续的安排。父母的考虑与孩子的需求,似乎总是很难平衡。
01亲子冲突难避免,父母无需刻意回避亲子关系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天然存在,而父母与孩子的目标、观念、知识、态度、动机、行动不一致,导致亲子之间产生不和谐,就会产生亲子冲突。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关于亲子冲突产生原因的分析中,有两位著名心理学家的分析,特别值得我们思考。
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斯坦利·霍尔(granvillestanleyhall),提出了他的复演论(recapitulationtheory),解释个体的心理发展。他认为少年儿童正处于一个“疾风怒涛”(sturmanddrang)、充满了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时期,而他们正是在经历了各种的冲突与更替之后,才最终复演成为人类文明中充满“个性感”的一员。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生物学角度用其“性欲发展理论”把儿童时期分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对其今后的人格和亲子关系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并特别指出孩子逐渐长大过程中,会因为力比多(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的剧增导致孩子情绪冲动多变,从而产生亲子冲突。
情绪
亲子冲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语言
双方因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激化而采取的语言对抗,表现为相互争吵或恶语攻击;
行为
冲突升级后拳打脚踢,甚至用物体攻击。通常是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由于达不到预期目的而表现出的一种不理智行为;
我们通常所说的“冷暴力”、“冷战”、“软暴力”等,表现为拖沓、逆反、缄默、回避、自闭、离家出走等等,是一种隐匿性冲突。
02做好四方面,亲子冲突可以让双方更亲密台湾大学心理系暨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叶光辉教授,基于华人文化特点,提出解决冲突的终极目标,是让亲子冲突具有建设性。
所谓建设性亲子冲突,是指亲子双方在冲突中相互发现、理解彼此差异的机会,寻找亲子冲突中隐含的正向力量和转化机制,从而让孩子从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学会如何与他人正确相处,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心态,塑造健全的人格,建立孩子的自我认同感,把一次冲突转化为一次良好的教育机会,减少亲子冲突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亲子冲突向建设性方向转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亲子冲突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善于追根溯源;
注意表达方式;
冲突的圆满解决是双方都满意;
(1)冲突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
亲子冲突的发生,多半是因为双方不理解对方的立场,或不认可对方的观点。
作为父母,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状态,是想满足其中一方需求(又称为“竞争导向”),还是通过检视自身的立场与表达方式,让双方正确理解彼此,圆满解决冲突(又称为“功能导向”)呢。
比如,一位妈妈去接孩子时,又因为孩子最近表现不好,被叫去了老师办公室。
妈妈从校门一出来,就对孩子说:“每次接你,我都得挨老师批评,你让妈妈的脸往哪儿搁?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儿子!……”孩子吓得不敢做声。
当妈妈这样讲话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这到底是要满足妈妈的抱怨,还是想帮助孩子找到问题并且解决掉?
如果妈妈只是为了自我满足,它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如果既要保护妈妈的面子,又要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就应该从「孩子引发老师不满的根本问题」开始解决。
父母需要关注的是,不要试图运用自己的家长权威去控制孩子,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认识到孩子是一个逐渐成长和完善的个体,对子女成长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应当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并有意识的去帮助、引导孩子。(2)要善于追根溯源,标本兼治
叶光辉教授认为我们在处理亲子冲突的时候,应该从根源入手去寻求冲突解决的可能。
具体做法是:注重发现冲突发生之前,双方是基于什么样的立场、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变化,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比如下雨了,妈妈要小美穿上雨衣上学,但是小美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双方发生了争执。
爸爸从中尝试调节,了解到原来小美不想穿雨衣上学,是因为之前穿了这件雨衣被同学们嘲笑,妈妈因为小美有一次没穿雨衣淋湿感冒了。
爸爸找到了小美和妈妈的冲突起因,从根源(冲突前因)入手,提议小美换上妈妈的雨衣,圆满的解决了冲突,小美和妈妈的诉求都得有实现,成功解决冲突。
亲子冲突过程中,大人和孩子通常有比较激烈的情绪对立和情绪反应,这为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体验、理解和察觉他人的情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助于孩子更全面、深入地学习和演练情绪表达方式。(3)关注对方感受,注意表达方式
亲子冲突中,一方所展现的表达方式,可能会立刻扭转冲突中另一方的感受与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是基于平等的方式而非居高临下或质疑的态度,关注对方的感受,可让对方的情绪趋于平和,愿意表达更多的感受,从而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在老家的邻居院子里,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爸爸:我是你爸,你就得听我的,这事儿没得商量。
孩子:凭什么呀,我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呢?
双方开始顶牛,冲突进一步升级。
如果爸爸说:“爸爸希望跟你做朋友,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事情这样解决是不是更好?“
孩子就容易平静下来,跟爸爸商量。
有句话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就是这个意思。当一方从注意对方的感受来修正自己的表达方式时,冲突就会趋于平缓,从而更容易得到解决。
亲子冲突中,最早出现的类型就是语言冲突。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父母都不能正确表达,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相互顶牛,引发冲突升级。父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采用暴力的方式来处理亲子冲突。(4)冲突的圆满解决是双方都满意
中国人解决冲突,往往是以一方的退让为前提,这样做表面的冲突没有了,实际上并未从内心真正认同。
如果我们解决冲突的前提,是基于双方平等的沟通与协商,彼此都付出了努力或让步,更加容易达成一致,得到冲突双方都满意的最佳效果。
一天,妈妈回家,看到乐乐在吃冰激凌,就骂了她。乐乐一边哭一边说,冰激凌是自己在兴趣班里表现好,老师奖励的!
妈妈一听自己错怪孩子了,于是跟乐乐道歉:
“因为你上次吃多了冰激凌住院,妈妈怕你再生病,才着急骂了你。之前妈妈也有答应你,如果是老师奖励的就可以吃,我应该先弄清楚情况的,妈妈这样做伤了你的心,向你道歉,以后一定会先搞清楚原因,你原谅妈妈好不好?”
乐乐停止了哭泣,原谅了妈妈,开心地吃完了冰激凌。
这位妈妈没有居高临下,而是大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担心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并请求孩子的原谅,并且做出了今后先搞清楚原因的承诺。
孩子也没有因为妈妈的批评而退让,而是说出原因,最终如愿吃完了冰激凌,也从中学会了勇于承担错误。双方平等协商式的沟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谈判追求双赢,亲子冲突的解决,也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免得给未来留隐患。能让孩子满意,让孩子从中成长,冲突才具有正向意义,才真正具有建设性。孩子经由母体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不属于任何人
亲子冲突的产生和处理,往往建立在双方不平等的基础上。
而平等的沟通和协商,是让亲子冲突建设性解决的根源,所以父母如果能把孩子视作平等的生命体,亲子关系将会更加美好,大李把珍藏很久的一首诗(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分享大家: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我是大吉大李,走在超级奶爸的进化路上,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亲子、育儿难题,很开心我们有缘遇见。






另一个角度看16岁抑郁症姑娘:缺爱的孩子,除了自卑,还不懂自救
因为没孩子被迫离婚,2年后我大着肚子,去前夫家楼下看热闹
青少年为什么自杀?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重视!
结婚三年,妻子一直不愿生孩子,知道真相后我提出了离婚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孩子不缺压力,更不需要大道理,孩子叛逆可提升孩子情绪粒度
春季养肝正当时,注意情绪重调理
出轨的男人对老婆还有兴趣吗(精神出轨的男人对老婆还有兴趣吗)
《西游记》中的心理隐喻:每一位抑郁症、强迫症病友都需要读懂它
另一个角度看16岁抑郁症姑娘:缺爱的孩子,除了自卑,还不懂自救
神麻人智清醒开颅术相关的压力、焦虑和抑郁:一项系统回顾
人际关系是价值互换(人际关系是价值互换吗)
居然之家强征员工社交账号搞营销?爆料者:看不惯才做出头鸟
新冠疫情更令全球抑郁症患者激增 不容忽视的心理疫情
妄想性仮想人格(妄想性仮想人格障害汉化版手游)
32岁单身总裁花7万元寻找恋人,要求女方智商高、数学好
趣测试网是一家符号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试平台,心理年龄测试题来自哈佛心理测试题库,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情况而定。
Copyright © 2018-2022 www.qceshi.com 心理年龄测试 保留最终解释权 - 网站地图 - 数据地图
发表观点(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