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缺压力,更不需要大道理,孩子叛逆可提升孩子情绪粒度
导读孩子不缺压力,更不需要大道理,孩子叛逆可提升孩子“情绪粒度,孩子不听话,叛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情绪使然,在对抗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太可能保持心平气和,当情绪被激化,充斥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思维和判断,此时虽然能感受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却无法...
青春期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而在面对父母管教的时候孩子有时候会采用一些偏激的对抗方式,不听话、叛逆,这一时期的孩子也很容易迷失自我,家长对此忧心忡忡,原本乖巧,成绩也好的孩子突然就变得无理取闹,还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想要管教但是越叛逆越不服从,可见有时候强压教育并不能缓解情况。
叛逆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概率不小,研究显示有5%-8%的儿童有类似队里、不服从或叛逆行为,他们脾气暴躁喜欢和规则对抗。
孩子的行为问题有很多,但是家长却不清楚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这样的情况,孩子为何会叛逆?明白了根源上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孩子为何会叛逆
不同人的性格天生会有差异,有些人性格温和有些人天生是急性子,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叛逆的“引子”,但是更多地还是后天形成,有害的亲子互动模式会让孩子变得叛逆,而这样的互动模式往往家长还觉得没什么不妥?回头看看下面几条家长们在平时和孩子的互动中是不是全中了?
1.错误的关注“鼓励”孩子的对抗行为
有时候错误的关注会鼓励孩子去做对抗的事,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耍小脾气情绪也会被带动,但是简单地忽略问题并不能让这件事告一段落,于是有的家长会选择妥协。
如果此时孩子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打断你做事而去关注他,那么家长即便“就范”放下手中的事去和孩子互动,解决的只是暂时的问题,未来孩子又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获取关注。
这里要说的是,当面对孩子错误的吸引关注方式时,家长的妥协或逃避都会助长孩子的对抗。
2.采取不一致的做法
一些家长在教育中会尝试用激励教育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不过在一些时候激励教育并不适用,比如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这时候给奖励就是不可取的。
孩子发脾气,家长为了平复孩子的心情于是给了他一块糖果,奖励不好行为会让孩子产生错觉:偶尔的坏行为也能得到回报,于是这样的行为在往后还会周而复始。
3.让孩子知道你的爆发点
当孩子和家长出现分歧,如果家长的爆发点被孩子知道,那么他们会选择加速问题激化的过程,直接跳过“妥协”阶段和家长对着干。
因此他们明白愤怒地越快,距离他们想要的东西就越近,这也是为什么叛逆的孩子总是显得那么“无畏”,大小事动辄就爆发脾气的原因,加速矛盾激化在他们看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在教育中一开始都趋向于“以德服人”,但是和叛逆的孩子交流用苍白的大道理收效甚微,孩子听不进去,家长无奈地只能通过暴力手段让孩子就范。用普通的讲道理方式让孩子改变确实很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并非不听话而是受认知的限制无法理解罢了。
讲道理为什么会失败?
孩子会说话,但是家长嘴里的一些道理真的都能理解吗?其实未必,语言的逻辑性需要一段学习的时间,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要想明白简单词汇的意义尚且容易,但是当一句话变得含义深刻孩子就未必能理解了。
所以家长不要过分高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要想基本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起码要到4岁以后。而逻辑性上的理解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想想我们过去上学的时候,到了小学还在做因为所以的遣词造句。
因此大道理并非没用,而是孩子听不懂,在不理解的前提下,说的再多也是无用的。家长在讲道理这件事上还需要根据孩子当前的认知能力来进行,帮助他们意识到一些不好行为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用意进而做出改正。
孩子不缺压力,更不需要大道理
面对叛逆少年,家长习惯用加压和讲道理的方式试图让孩子改变,但是家长不曾想过孩子是缺少压力吗?还是那些大道理他们不懂?其实都不是。上了学的孩子压力从来就不小,有来自家庭的父母期望,有来自学校的成绩标准。
往大了说社会对每一代人的标签也是当代学生的压力。来自外部的压力已经不小了,而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压力同样让人喘不过气,没有人会真的自甘堕落,他们也会在乎成绩,和身边的同学好友比较成绩,给自己形成压力。
来自各方的压力最终都会汇聚到孩子身上,所以说高压教育也要看情况,如果孩子承受不住很容易压倒他们最后的坚持。压力下的孩子其实都很“懂事”,他们甚至自己身上的重量,能顶得住自然可以转化为动力,但是一旦不堪负荷,那么干脆就全身而退,通过逃避的方式来保全自己。
孩子同样不缺大道理,孩子从接触书本开始其实就一直在被“大道理”围绕,一些教材文章也旨在告诉学生要努力,要积极,改变命运的力量在于自己的付出...再加上如今网络时代上各路心灵导师们的鸡汤横行,对于那些“大道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不会陌生,但是说到底这些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但凡是一个正确的至理,能够践行一条就足够让一个人变得优秀,又何须天天念叨呢?
提升孩子的“情绪粒度”
孩子不听话,叛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情绪使然,在对抗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太可能保持心平气和,当情绪被激化,充斥的负面情绪会影响思维和判断,此时虽然能感受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却无法对这种情绪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判断。
在情绪管理中“情绪颗粒度”就是对情绪的细腻程度的描述,情绪颗粒度弱的人对情绪的感知笼统,对情绪的判断更多地只能从大方向进行,大喜大悲之下容易陷入极端的情绪中,而对于情绪的细致内容缺乏判断力。
情绪颗粒度强的人对个人情绪的多层次有更深的理解,能够用更深层次的细致感受来进行情绪变化的判断,对自己的情绪发生也能够更好地表达。
相比之下这类人的情感控制力更强,善于情绪管理不容易被强烈的情绪带动,相对情绪颗粒度弱的人他们在经历情绪激化的时候能更快平复,平时的性情也更温和。
情绪分解情绪颗粒度强的人能够将情绪进行分解,在处理事情方面更有优势,在人际交往中也更柔软。在一个消除高空恐惧的实验中将实验人员分为三组:
a组采用转移注意的办法,实验者在高空时想一些重大的令人高兴或难过的事。b组通过安慰手段,暗示自己此时很安全不会掉下去。c组采用分析情绪法,让实验者分析为什么高空会带来恐惧。
他们会想:因为高度看起来让人害怕,会影响心理产生掉下去的“错觉”。
最终分析三种情况对消除恐惧的强度,c组的分析情绪法效果最好。善于分析情绪能消除自己的负面想法,调节情绪也就相对要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情绪颗粒度强的人在情绪调节上具有优势的原因。
分析情绪以减轻不良情绪分析情绪的过程其实就是把情绪中的原因、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解剖,通过情绪分析可以了解自己不良情绪的来源,以此从根源上尝试改变。
恐惧、负面等等不良的心理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应该是逃避和自我放逐,如果能从一开始就消除负面的引子,那么负面情绪就不会有后续的发展。情感的细致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甚至消除不良情绪。
回归孩子的问题,他们的不听话和哭闹不会是没有目的的,家长在应对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呵斥他们“不准哭”,而是要去了解,明白让他们做出对抗和情绪低落的原因。
很多孩子在和家长闹矛盾的时候都会生出“父母从来就不关心我想要什么”。对于个体而言情绪分析可以帮助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同样的,父母在教育中也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情绪表达。
如何提高情绪颗粒度
情绪颗粒度强的孩子能够更清楚自己出现负面悲伤情绪的原因,这样他们才能明确自己的诉求,因此提高孩子的情绪颗粒度很有必要。比起哭闹和反抗,如果父母和孩子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和想法是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呢?家长在平时培养孩子情绪颗粒度的时候可以这样做:
让孩子学习感知情绪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会问“为什么不高兴?”但是孩子这时候情绪低落未必会回答,因此可以换一种更细致的问题,重点不在于问而在于引导,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情绪产生。
比如孩子玩滑滑梯突然就不愿意玩了,因为被其他小朋友插队推开觉得委屈,这些家长都看在眼里,这时候可以问孩子是因为被插队了才不开心吗?还是因为小朋友对自己不友好而难过。父母对孩子进行细致化引导,未来孩子遇到问题也会形成习惯,更细致地感知自己的情绪。
正确面对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不可避免,如何在产生之后自我疏导是区分一个人情绪颗粒度强弱的标志。如果孩子因产生的负面情绪而暴躁或表现沮丧,家长不要用同样过激的方式去将其放大。
让孩子正视问题,回归情绪产生的根源,反思如何去做才不会让自己陷入这样的负面情绪中,这样在下次类似问题发生的时候就不会再重蹈覆辙,这其实是一个强化理智进而限制过激情绪的方式。
和谐的家庭不代表不能存在分歧和矛盾,但是如何处理才不至于激化矛盾,首先要做好的是情绪控制一环。情绪颗粒度的提高不光对孩子有利,对家长而言同样如此,在情绪教育中充满的思与辨是逐渐强化自我掌握的重要内容。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一直追求着第二包棉花糖的快乐(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狐大医 | 孩子是青春期叛逆还是抑郁?家长要注意这些情况
进入叛逆期的孩子该怎么管更合适?
17岁孩子进入叛逆期?浅谈17岁叛逆期孩子的心理归属!
情绪失常、胃肠不适竟会偷走你的睡眠?
亲子沟通的难题: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倾诉?如何用三个技巧打破沉默
清冷的气质是什么样的,清冷气质
转瞬即逝的落日是初秋的浪漫(转瞬即逝意思解释)
男人离婚后的心态变化,一个男人离婚后感悟
叛逆青少年教育学校,叛逆青少年正规管教学校
天秤座女生性格特点及优缺点,各个星座的性格特点、优缺点、爱情观、职业定位分析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气质性格测试总结怎么写)
“媳妇们”,教你们处理出轨的老公(老公出轨娘家弟媳妇要怎么处理视频)
温州人本超市、十足的老板是他!曾亏到高利贷都没人敢借他钱……(人本集团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纯音测听报告中的曲线,常见的有哪些?(听力检测报告单怎么看曲线图)
奇葩男友盘点之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男友是一种什么体验(男朋友很会是什么体验知乎)
趣测试网是一家符号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试平台,心理年龄测试题来自哈佛心理测试题库,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情况而定。
Copyright © 2018-2023 www.qceshi.com 心理年龄测试 保留最终解释权 - 网站地图 - 数据地图
发表观点(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