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胎solo,下载Tinder(免费的人格测试中文版软件)
导读“我曾经和一个女性主义者date(约会)过,感觉很不错。”在相约的咖啡厅里,即便我如实告知了大黄我的记者身份,注册交友软件Tinder是为了采访,但线上匹配到的大黄还是建议我们在线下见面。高瘦的他也并不像在网上介绍中说的那样“社恐”,反而属...
“我曾经和一个女性主义者date(约会)过,感觉很不错。”
在相约的咖啡厅里,即便我如实告知了大黄我的记者身份,注册交友软件Tinder是为了采访,但线上匹配到的大黄还是建议我们在线下见面。
高瘦的他也并不像在网上介绍中说的那样“社恐”,反而属于“能说会道”的那类男生,能自如地聊起播客、最近想读的书,以及曾经约会过的女孩子。
意识到正与一位年轻的异性在咖啡厅里面对面聊天,我心中感到一丝古怪。
我们昨天刚在网上认识,第二天就有了类似于约会的体验。不得不说,科技造福人类,它让约会对年轻人来说变得像外卖一样方便。
只是,然后呢?
兴趣社交
注册社交软件的流程并不复杂。只是,Tinder在你第一次注册时,要求给自己增添的兴趣标签是5个,不能多也不能少。
植基饮食、占星术、冲浪、高尔夫、博物馆……这些标签大多是充满文艺与小资气息的,无形地透露着Tinder的气质,和用户们普遍的自我定位。
各色标签透露出Tinder的气质
相比于探探、陌陌这类本土交友软件,Tinder来自海外,聚集了更多外国人与留学生,几位受访者都用了“质量更高”这个词来形容Tinder上的人群。
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一位同时使用不同交友软件的男生表示:探探上的女生适合相约打游戏,只有来自Tinder的女生才会让他想要见面。
某种程度上,Tinder的确代表着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偏好。他们主动在上面披露能为自己带来认同感的信息,比如毕业院校、去过的国家、喜欢的作家歌手,又或者是MBTI类型——这一缺乏心理学信度的人格测试,以“比星座更科学”的面目,在年轻人之间广为流行。
通过Tinder快速开启配对
注册之后,用户就可以快速开启与其他人的配对。兴趣标签与地理位置会帮助寻找潜在的配对对象,并将他们展示在用户首页。
向右滑动是“like”,表示欣赏与喜欢;向左滑动是“nope”,意味着不感兴趣。只有两人同时右滑对方的照片,他们才能配对成功,获得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个“双盲”的过程,因为在不付费的情况下,用户无法知道有谁右滑了自己。
不同于浏览相亲网站上那些一板一眼的简历,交友软件的出现几乎带来了一场有关男女配对的革命:简单滑动屏幕,你也能找到那个“对的人”。
《社交网络》剧照
菲利浦是第一个愿意接受我采访的Tinder用户。他与我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共同的教育背景或许给了双方信任感。接通电话后,他先问了一个问题:你是x大哪一个校区的?
大部分在Tinder上相识的人,遵循着一套相似的交友模式:配对成功、文字聊天、从Tinder转向微信等私域社交,最后是见面。
“聊不聊得来”,成为了线上转线下的“惊险一跃”。
网友与网友聊天,共同的兴趣成为他们建立连接的主要渠道。“我的兴趣是健身和咖啡”,菲利浦说,如果对方在这两个话题上无话可说,两人见面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聊不聊得来”,成为了线上转线下的“惊险一跃”
现代都市交友,逐渐变得以兴趣、价值观为导向。志同道合的朋友,听起来自由且美好,但仅以兴趣为纽带的“趣缘”关系,实际上相当脆弱。
菲利浦在此前一次与Tinder网友约会的过程中,聊起了王力宏。对于这位曾经被前妻公开曝光过私人恶行的偶像歌手,两人有着不同的评价,对方认为他“一无是处”,而菲利浦则说“王力宏本身很有才华”。双方因此起了争执,匆匆结束饭局,一拍两散。
他还表示,自己很少与Tinder上认识的人主动聊起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选择网络交友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没有负担、更加轻松,恰好为他创造了一个隔离于现实生活的空间。
今年25岁的康马也是我的采访对象,他喜欢在Tinder上和人聊电影,个人介绍中写着:“希望找到能一起看完《爱在》三部曲的人。”
被奉为“爱情圭臬”的《爱在》三部曲
采访时,我忍不住问他:你看过《花束般的恋爱》吗?这部今年在国内院线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一对在看书、观影、音乐偏好上的“灵魂伴侣”,在现实中走向分手的故事。
既然电影里百分百合拍的情侣也是会分手的,那仅以电影这一项兴趣爱好而支撑起来的聊天,能够抵达的交流深度,也是令人怀疑的。
《花束般的恋爱》剧照
听完我的问题,康马似乎心领神会。“它告诉我们谈恋爱和兴趣其实没有太大关系,”他说,“我也认同这一点,比起爱好,倒不如看看生活上的规划。”
采访结束的第二天,我的微信对话框里又一次出现康马的头像:“你也看《花束般的恋爱》?感觉我们俩应该还挺聊得来的。”
浪漫之外
以上并非某个讽刺电影里的情节,康马没有失忆或自相矛盾,因为他玩Tinder本就不是为了恋爱。
“可以认识更多人。”被问到为什么使用Tinder时,我的男性受访者通常会这么说。
认识新朋友,意味着他们并不为了寻求特定类型的关系:素未谋面的网友也好,一起吃饭的朋友也好,能发生性关系的朋友也好,走到哪步算哪步。
在这个不固定的世界中,一种更加自由的开放关系正在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而与此相反,所有关系中,唯有发展恋爱关系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曾经有一位女生与菲利浦在Tinder上相识后向他表示,希望可以进一步深入发展,但他拒绝了,“喜欢才会谈恋爱”,他说。他会与一些聊得来的女生上床,但那并不是喜欢。
《社交网络》剧照
通过Tinder,康马也曾和几位女性发生过没有承诺和情感依恋的性关系。1997年出生的他,对恋爱并不是很感兴趣:“你应该能理解,男生谈恋爱的话就是要想得比较多。”
交友软件让“与陌生人搭讪”变得唾手可得。2011年,交友软件陌陌在首次于国内上线时,就被冠以“约炮神器”的名号,即便这是一个带有污名色彩的用词,但“约炮神器”的名声确为这类交友软件带来了巨大的用户增长,陌陌上线的第二年,用户规模就突破了500万。
在某搜索引擎中输入“探探”,第一个出现的相关词条是:探探和陌陌哪个更好约妹子?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众多男性用户使用这类约会软件的目的。
交友软件让“与陌生人搭讪”变得唾手可得
一些人选择直接在交友软件上公开他们的需求,以匹配合适的人。在Tinder上左左右右滑动时,常常能在人物简介栏中看到“ons”或”fwb”等英文缩写,前者指代“一夜情”(one night stand),后者指代“friend with benefit”,一种在传统浪漫关系之外,为了满足彼此生理需求的伙伴关系。
“我就是为了性,为了快乐。”女孩小谷说,大学毕业后,她孤身来到北京工作,也是从那时候起,她开始使用Tinder。
关于选择性伴侣,小谷有一套自己的标准,那些不露全脸、标榜自己是一线土著,喜欢陈列自己去过的每一个国家,或者是简介很长的人,都被她排除在右滑名单之外,而更多时候,“我不太会被简介吸引,主要还是看照片”。
《虚假的你》剧照
每次与匹配对象达成共识后,小谷会提出两人先在公开场合见面,再决定是否真的和他发生性关系。聊天到见面的过程可以很迅速,可能是一两天,也可能只隔了几句话。
在任何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小谷都会停止与对方的交流。
有一次,她与匹配对象在外面吃饭时,对方就把手伸进了她的裙子,她几次强调并不喜欢这样,但对方却以为她只是在调情。那天,小谷以腰痛为由,没有和他发生性关系,她说:“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我不会在当下那个场景激怒他。”
《亢奋》剧照。软件上认识的对象或许并非是自己所幻想的样貌
她也曾在Tinder上遇到过有家庭的男人,对方却试图向她隐瞒这一点,有所察觉后,小谷删掉了他的微信。网络上的信息不对称,有可能给现实中的约会带来麻烦与风险。市场研究公司GlobalWebIndex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外,Tinder上约有42%的用户并非单身。
好在,小谷懂得维护自己基本的权益。她说,就像以前的人在酒吧搭讪,现在是网上,没有什么发生了改变,只是渠道不同,“我在性上的把控感是我自己给的,并不是Tinder”。
社交软件上的女性们
在Tinder上,像小谷一样单纯追求性关系的女性用户占比不多。菲利浦根据与自己配对过的异性情况判断:“大概只有10%到20%的女性只为了性需求,男性可能就是95%。”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陈力深,曾对国内的交友软件有过深入研究。他对此表示,男人女人在Tinder上的不同需求本身反映了两性的社会化差异,“拥有更多性伴侣对男性来说是一种荣耀,而女性则被长期教导要将性行为保留给自己的长期伴侣”。
陈力深也在《约会软件的政治》这本书中提到,交友软件的出现,使得女性也能在上面自主地挑选男性,扭转了从前被凝视的客体位置,并且,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女性反思她们对性与亲密关系的态度。
《约会软件的政治》 陈力深 著
阿露今年30岁,使用Tinder已有三四年的时间。现实生活中,她的男性朋友很少,刚开始使用Tinder的时候,她并不知道怎样与男生聊天,一些异性直接对她表达性需求,也会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她很快在Tinder上遇到了一个特别的人,对方表示,想找一位“短期的女朋友”。他们开始在现实中展开交往,两人也随之发生了性关系。渐渐地,阿露察觉到自己喜欢上了他,她数次提出,想要成为正式的男女朋友,但最后她发现,对方原来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更进一步。
如果故事停在这里,那么,世上只是新添了一个常见的渣男样本。不过,比起哀叹遇人不淑,阿露反而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被缓缓打开。
“其实我不觉得被他骗了,怎么说呢,”她思考了一下继续说道,“他让我对男性的了解更多了。”
《社交网络》剧照
与其说更加了解男性,不如说,这一经历让阿露发现,原来,众多男性可以在这个社会上毫无负担地寻求一段只关于性的关系。即便体验了失恋一般的伤心,她第一次认识并且接受了“炮友”关系的存在。被拒绝后,她还是与那个男生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抱有两人能够成为情侣的想法。
对女性来说,性与爱是否可以分开?她们是否可以在承诺之外享受性的自由?
在陈力深对交友软件的研究中,像阿露这样重新开始反思性爱关系的女性同样并不少见,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华人社会的性教育是不够的,很多家庭没有太多机会给女生空间去进行这样的反思。(反而是)交友程序可以创造这样的机会。”
另一方面,交友软件创造了一个奇特的虚拟空间,置身其中的女性,都会产生一种类似“地位上升”的感受。互联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要在探探上被很多人喜欢,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做个女人。”
不只是探探,绝大部分交友软件在用户数量上,都明显呈现出男多女少的特点。
为了不错过匹配对象,许多男性用户会采取“广撒网”的战略,尽可能多地右滑在首页上出现的异性,这样一来,女性用户被匹配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
为了不错过匹配对象,许多男性用户会采取“广撒网”的战略,尽可能多地右滑在首页上出现的异性
第一次使用Tinder时,我上传了一只猫和一只狗的图片作为仅有的展示。我惊讶地发现,即便在没有真人照片的情况下,我的配对成功率也达到了将近50%。一位与我匹配的男生坦诚地表示:“我是快速刷法,和女生一个一个慢慢看不一样。”
“我们想要约一个人,真的太容易了。”阿露说。现在的她,学会了在Tinder上享受调情和来自男人们的奉承,但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不过来自父权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一次畸变。
为了找男朋友,她曾经也注册过相亲网站的会员,但只看到满屏的“有房有车”和“希望对方贤惠、孝顺、温柔、善良”,于是,她又回到了Tinder。
现实生活中,阿露依旧在社会偏见间进退维谷:如果不使用交友软件,她就会成为“剩女”;如果使用了交友软件,她就会变成“荡妇”。
尽管阿露现在的心态相比几年前松弛了许多,但她骨子里仍然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怀有渴望,一些时候,她还是会感到烦恼:“怎么会碰不到一个又好、又想和你认真发展下去的人?”
真爱的可能
交友软件上能找到真爱吗?
大黄作为一个被采访的Tinder用户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曾经让我对这个问题抱有一丝希望。
大黄在他的Tinder个人简介里写:“爱情是寻找兼容性而不是共同点。”他说,他更喜欢线下见面,因为这样能够筛选掉那些不够真诚的人。
他告诉我,自己有且只有过一次约炮经历,但因为对方没有和他长期发展下去的意图,让他觉得约炮这件事无聊透顶,“我再也不想尝试了”。
电影《爱情无线牵》剧照
尽管可能很少,但也并非不存在真诚渴望亲密关系的男性,我一边听着大黄的故事,一边默默下着判断,并决定把这个判断写进稿子。
出于采访的需要,我询问大黄是否可以介绍那位与他约会过的女性主义者,他欣然同意,但补充了一句,请你装作不认识我。
反转在第二天突如其来,我加上那位女生的微信后,她对大黄的说法令我大跌眼镜。
“他是那种,你已经表达过没有肢体接触意愿,还会继续的人”“我们第一次出去玩的时候,他在兄弟群里直播”“我在他的兄弟群里有外号,其他女生也有,什么深圳妹、女权妹、珠海妹……”
我颇为震惊地说:“他说他在Tinder上只和人约过一次。”
“哇!”网线那头的女生同样震撼:“说谎精,很多次。”
对于在Tinder上“阅人无数”的小谷来说,大黄可能存在的伪装并不令她意外。“如果有男人在Tinder说自己对女生很友好……我会非常怀疑,如果他真的很尊重女生,那么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他把它说出来,大概率只是在标榜自己。”小谷说。
对于在Tinder上“阅人无数”的小谷来说,大黄可能存在的伪装并不令她意外
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几年前的阿露,使用Tinder只有短短几天,无论对异性还是人性,我都有了开拓性的了解。
小谷表示,即便只是寻求性关系,也很难在Tinder找到长期“炮友”。“我既然能在Tinder上找到你,也能在Tinder上找到别人,我永远会觉得我有更多选择。”
在Tinder上,人们花里胡哨地包装自我,费尽心思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有趣,人们从这些繁荣的赛博图像中寻找话题,兴致勃勃地与另一个完全可被替代的网络账号发起聊天、表达欲望。每个人都从中感受到热闹,每个人也由此感受到孤独。
“发展成稳定炮友已经很难了,”小谷说,“如果想再发展感情上的亲密关系,这个难度系数,是上了八十级台阶。”
(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作者 | 宝珠
编辑 | 季洁
新媒体编辑|徐观 向由
排版 | 八斤
做个MBTI的16型人格测试,招募20位「INTJ」人
最近,一个叫做MBTI的性格测试突然受到了职场、求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假如你还没有做过测试,请点击链接,先去测试一下。
免费的人格测试 | 16Personalities
不知道你测出来是哪一型?
下面小MI整理一下跟你们性格类型相同的名人/明星,让你们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ENTP】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英文: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印刷商和出版商、作家、发明家和科学家,以及外交官,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理查德·费曼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英文: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ENTJ】
马云
马云,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现担任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刘强东
刘强东,1974年2月14日生,江苏宿迁人,祖籍湖南湘潭。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民建会员,河北省阜平县平石头村名誉村主任。
【ESTP】
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丁磊
丁磊,1971年10月1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网易公司创始人,现担任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INTP】
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英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现代物理学家。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 (Bill Gates),全名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简称比尔或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下面隆重介绍两个人上热搜的性格类型!
【INFP】
撒贝宁
撒贝宁,1976年3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籍贯湖北省武汉市,祖籍安徽和县,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
撒贝宁口中的调停者,是INFP人格,他个人觉得很准。据说,INFP人格也是十六型人格中唯一冲上热搜的人格。测出INFP人格的网友开玩笑说:
INFP(调停者型人格)人是利他主义者,虽然可能看起来冷静,内向甚至害羞,但他们内心燃烧着一团火焰,充满热情。
INFP的人在网络中存在感极强,十分善解人意,因追求完美和习惯于思考自我的特性。
【INTJ】
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马克·扎克伯格
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英文:Mark Elliot Zuckerberg),1984年5月14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白原市,社交网站Facebook(脸书)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被人们冠以“第二盖茨”的美誉。2002年毕业于艾克塞特学校;2004年创办社交网站Facebook;2017年5月获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若木民喜
若木民喜(わかき たみき)是日本漫画家。197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池田市。京都大学毕业。代表作品有《只有神知道的世界》《菜花洋果子店的好工作》,成就有当选1993年第33回新人喜剧奖赏。
马化腾
马化腾,汉族,1971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东方县八所港(今属海南省东方市),祖籍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1993年获深圳大学理学学士学位。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谷爱凌
谷爱凌(Gu Ailing Eileen),2003年9月3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昵称“青蛙公主”,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以上就是INTJ型人格,这种人格据说是人数最少且战略能力最强的人格类型之一,他们仅占人口的 2%,女性则更为稀少,只有0.8%。
“建筑师”类型的人想象力丰富却很果断,雄心壮志但注重隐私,充满好奇心但从不浪费精力。
告诉我你是【INTJ】吗
INTJ被誉为“独立自主”的专家,主要特点是高度冷静和专心,并且思维缜密。有些书里把INTJ叫做专家型,这是因为大多数INTJ都会专注于一个领域,然后做到非常精深,把一个专业里的方方面面都给吃透,成为受到大家膜拜的大牛。我个人认为INTJ也是16型人格当中最有恒心和最有毅力的类型之一(看把你乐的)。
网上对于【INTJ】型人格的吐槽▼
【INTJ】们非常有“自嘲”精神(他们只是表面偷懒,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卷)
好了,下面的内容不管其他性格类型的看不看,【INTJ】人一定要看!因为这简直是为你们量身定制的!
最近,我们专门上新了两套符合【INTJ】人群的产品——微软MOS认证国际认证和IT专家认证!
你们先不要走开,小MI在文末给大家留了个福利。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新品。
【微软MOS认证】
【ITS国际认证】
当然,我们也有大家比较熟悉的Adobe国际认证。
【Adobe国际认证】
现有限时促销活动,已经考虑了好久的小伙伴不要错过了这次好时机!
点击查看:「链接」
五一大放送·国际原厂认证·微软MOS国际认证·IT专家国际认证点击:
「链接」
为啥一点也不科学的MBTI测试,有那么多人愿意信?
今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事给我分享了一个故事。
周末,这位同事的女朋友给他发了一个公众号链接,说这上面有一个最近网上很火的 MBTI 16 型人格测试。
打开链接后,好家伙,要答 93 个题目?作为 “ 太长不看 ” 教派的忠实信徒,我同事看到这题目数量就已经打算润了。
但他既不想得罪女朋友,也不想花这么多时间在这题目上,就对女朋友说这问题太多了,让她先去洗个澡。
而同事在女朋友转身的一瞬间,就开始对着手机一通乱按,比春节抢票的手速还快,按完就转头继续玩游戏了。
原本他已经做好测试结果是个外星人的准备了,没想到他女朋友出来看了一眼,居然说,哇,这测试好准!
他女朋友还说什么一个朋友跟他是一样的测试结果,他俩性格完全一样。。。
说到这里,我俩很有默契地笑了,我笑他谈了没几个月恋爱就开始糊弄,他笑我没有女朋友,一时间办公室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相信各位差友在这段时间里都有感觉到, MBTI 心理测试以及 ISTJ 、 INFP 、 ENFJ 等各种测试结果,正在互联网上飞速蔓延。
MBTI 测试全称是迈尔斯 - 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是一种通过自我问答来确定自身心理偏好的问卷调查。
测试尝试分配四个类别:内向( Introversion )或外向( Extroversion )、实感( Sensing )或直觉( Intuition )、思考( Thinking )或情感( Feeling )、判断( Judging )或感知( Perceiving )。取各类别的首字母来组成测试结果之类别名称,如 “INFJ” 或 “ENFP” 。
wikipedia
说白了就是它可以告诉你自己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实际上这个测试在十年前就火了,之后每隔几年都要火一次,比如我们编辑部在去年九月份的时候就讨论过这个测试。
而它最近的兴起,也许是因为谷爱凌在某一次的节目采访中透露自己的 MBTI 测试结果是 INTJ 。
图片来源 @ 智族 GQ ▼
作为目前体育界的顶流明星,互联网上有无数人试图去探寻总结谷爱凌的 “ 成功学 ” ,这个能被谷爱凌特别提出来的 MBTI 测试,自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而在某些跟着炒作的媒体描述中, MBTI 是 “ 有着近一个世纪历史,极具权威性的性格测试工具 ” 。
它有着 “ 可以帮助了解自己 ” 、 “ 有效进行职业规划 ” 之类的神奇功效,堪称年轻人的人生导师,指路明灯。
于是在 “ 名人效应 ” 和一些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 MBTI 成了互联网上年轻人之间的另一种黑话。
比如一些脱单平台或者交友软件上,自我介绍都流行加上自己 MBTI 的测试结果。
在微博爱好者的社交动态中,会时不时地加入一些 MBTI 元素,让许多理解每一个单独文字与字母的人无法理解其中深意。
而一些话题中,某些明星的 MBTI 测试结果也成了粉丝们全新的时髦谈资:哇,原来我偶像和我一样是 INTP 人,难怪我会这么喜欢他!
图片来源:微博 @ 娱闻少女▼
更有甚者,已经不满足于自身的测试结果,开始畅想未来,去试图寻找培养出一个特定性格孩子的教学方案。
然而 MBTI 真的有这么神吗?
事实上, MBTI 在心理学的相关学术研究中一直饱受争议,甚至被称为 “ 伪科学 ” 。
虽然它的基础理论来自于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 · 荣格的 “ 人格类型 ” 观点,但它的制定者迈尔斯母女,却只是两个心理学爱好者而已。
不管是母亲凯瑟琳还是女儿伊莎贝尔,她俩都没有正经的心理学学位,母亲在大学取得的是农业学位,之后是一名教师。
女儿伊莎贝尔学习的则是政治学。
当然,也不是说她俩没学过心理学,就不能为心理学做贡献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 MBTI 作为一个测量工具,本身在信度( reliability )和效度( validity )两方面都存在缺陷。
前哈佛大学、现剑桥大学心理学教授Brian Little 曾经回答过如何看待 MBTI 测试的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他的回答是: “ 就像去评论圣餐酒的美味或者圆顶小帽在保护头部的作用。 ” ,也就是说 MBTI 的信度和效度只有象征意义。
所谓信度,就是测量工具的一致性,比如我今天的测试结果是 INFP ,那我一年之后再来测试,还应该是 INFP 。
可实际上,根据相关的研究,在隔了几周到一年多后重新测试,结果有 50 % 的人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
这就相当于在生理学上已经没有发育空间的我用同一把尺子去量身高,第一次量完我是 1 米 75 。
隔几个月第二次去量我就只剩下 1 米 6 了,那这把尺子还有可信度吗?
MBTI 信度差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它的问题都是迫选( 二选一 ),比如这第三个问题, “ 看到别人想哭你也会想哭 ” ,我本来是不怎么会哭的,但如果我最近刚好看电影的时候跟着主角一起哭了,我就会选择同意。
于是乎,根据这个答案,我就会被归类到 F ( 情感 )人,但没准过一阵子我再回来测,就会变成 T ( 思考 )类人。
还别说,这事真的可能会发生。
毕竟人们的心理活动,总是会受到不同情景、不同心理状态的影响。
第二,它的分类方式是二分法,比如 90% 的外向型( E )和 51% 的外向型( E ),都会被归类到外向型,如果计分是 49% ,则会被分为内向型( I )的人。
在测试结果中自然是 90% 的 E 人和 51% 的 E 人更接近,大家都属于外向型的 E 人。
实际上 51% 的 E 人也许和 49% 的 I 人的性格更为接近。
这些就是 MBTI 信度不可靠的原因。
而效度指的是测试结果的有效性,没有信度作为基础,效度也就无从谈起。
既然 MBTI 测试不可靠,为什么还是会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其一自然是因为 MBTI 测试中的问题繁多,看起来更加的科学可靠。
其二还是和星座测试、占卜一样,这些流行的性格测试都用到了 “ 巴纳姆效应 ” 。
简单地说,人们倾向于相信一个很笼统、很大众的性格符合自己。
举个例子,绝大部分性格测试网站的结果都是些很空洞的描述,但人看了往往会自觉对号入座。
某个测试中选择不同答案给出的性格分析▼
我工作做好了我当然会骄傲啊,谁的饮食睡眠没一点问题啊?谁会觉得自己这辈子的潜力就这样了啊?要是给我从头再来一次我不是医生就是个律师啊?
你看,这些答案都可以套用到任何一个人身上去。
类似的玄学测试还有一个共性:永远捡好听的给你听。
比如它不会出现,选 A 代表你做事细心,选 B 代表你粗心大意做事马虎。
通常情况下是:选 A 代表你做事仔细,选 B 代表你性格随和,避开描述同一个方面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选 A 还是选 B ,都能给人一种 “ 我还挺不错的 ” 的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波丽安娜效应 ” ,指人们会对于别人对他们的正面描述表示认同。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测评给出的结果都是偏向正面的。
如果你觉得某个测试的答案很准确,往往不是因为它真的准,而是因为你在下意识地去迎合这个答案。
其实解释这类测试不科学的文章,咱们公众号前前后后都写过好几次了。
但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相信这种测试,甚至于不相信这些东西的托尼、世超他们也会乐于转发分享自己的 MBTI 测试结果。
正是因为这个特质,有人把它做成了上百亿美元的大生意。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在握有 MBTI 人格测试版权的 CPP 公司主页,做一套正版 MBTI 测试要花 49.95 美元。
如果你有进一步的需要,还可以注册成为 MBTI 的认证管理员,成为管理员的唯一方式就是花 1700 美元去 CPP 参加为期四天的培训课。
要知道,在美国,有超过 10000 家公司、2500 所高校、200 个政府机构在使用 MBTI 测试。
这些组织都要会请顾问给新人做测试,这些顾问就是认证管理员,收费从 75 美元到 1000 美元每小时不等。
这么大个市场,有了 “ 官方背书 ” 的管理员们想回本甚至赚钱还不容易?
整个美国有数万人有认证管理员资格,这个产业的产值高达 500 亿美元。
而 CPP 也不是只做培训这一锤子买卖。
这些顾问都需要向 CPP 专门编写的各种 PPT 、教材等资料,对测试者的测试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围绕这些结果来给出团队建设方案。
CPP 光是靠着卖这些 “ 教材 ” 就可以年入 2000 万美元。
而且不止是 CPP ,根据 36 氪的报道,从 2014 年开始,有超过 40 家与 “ 占卜、风水、命理 ” 业务相关的企业都拿到过风险投资。
在你眼里这只是个小测试,在大资本家眼里,这可都是生意。
现在社会有许多人对 “ 认识自我 ” 有着非常迫切的心理需求,可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而这些玄学测试,就属于是在帮助这些人在思想上偷懒,为自己贴上标签,与此同时把所有人进行 “ 分门别类 ” ,之后就可以快速地找到同类,降低社交成本。
从几十年前的卜卦算命,到近几年的星座测试、塔罗占卜再到 MBTI 测试,不外如是。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什么星座、塔罗占卜都开始显得有些 “ 落伍 ” 了,正好这个时候 MBTI 出现了。
相较于之前的测试,MBTI 的理论方式虽然不科学,可至少它的工作方式看起来更科学,看起来也更加高级。
于是乎,找到了新 “ 安慰剂 ” 的年轻人们,放下了手里的星座罗盘,放下了手里的塔罗牌,埋头答起了问卷,迫不及待地想为自己贴上全新的标签。
快来测试你的MBTI人格!
你的MBTI是什么呀? 我吗?我是ESFJ。 真的吗?我也是,看来我们真的很有缘。 最近是否有一串神秘字母 经常活跃在你的社交与生活中? “你是ISFP还是ENTJ ?” “有人是INFJ吗?” ······ 无论是在各种社交软件上 还是交友时的自我介绍, 你总能看见它的身影。 而这串字母便是最近爆火的 MBTI人格测试。 MBTI 十六型人格 MBTI全名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又称“16种人格测试”,是基于卡尔·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发展出来的人格测验。 MBTI测试结果由4个字母组成,每个字母分别对应一种性格特性: 外向E、内向I、直觉N、感觉S、情感F、思维T、感知P、判断J。通过测试,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字母判断自己的人格倾向。 火遍全网的MBTI人格测试 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社交名片。 今天就让小编带你来看看 AQNUers的MBTI吧! 1 NT型分析家 Analysts 分析家们在逻辑和思辨性上 展现出过人的一面, 有着天生的好奇心, 喜欢追求梦想, 有创造力、洞察力, 有极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QNUers的身边有分析家吗? 他们理性沉稳、条理清晰, 做实验时一丝不苟,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 是未来计算机领域的从业者。 他们逻辑清晰、干脆果断, 是辩论赛场上口若悬河的辩手们。 1 2 NF型外交家 Diplomats NF型外交家在精神上有极强的哲理性。 他们善于言辩、充满活力、具有感染力。 外交家们具有鼓舞人心的积极力量, 帮助别人成长和进步。 AQNUers有发现身边的外交家吗? 他们孜孜不倦 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他们侃侃而谈, 在各种演讲比赛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 不断提高锻炼自己。 他们会执笔写下有力的文字, 用书籍的力量不断充盈自己。 3 SJ型守护者 Sentinels 追求实用和真实的守护者, 喜欢把具体真实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整体。 他们善良忠诚、乐于助人。 他们总是保护身边的人, 用计划让一切变得井井有条。 大家有注意到身边的守护者吗? 他们是你伤心难过时, 一直陪伴安慰你 为你提供建议的好友。 他们是勤勤恳恳、 专注而温暖的校园守卫者。 他们是默默奉献的老师,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他们往往严谨可靠, 在学术道路上为你答疑解惑; 同时他们也很温柔体贴, 在你困难时为你提供帮助。 4 SP型探险家 Explorers 充满魅力的探险家们 总是对生活充满热情, 善于感知且精力充沛, 用心地享受生活, 时刻准备着探索新鲜事物。 此刻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 那些有着艺术细胞的同学。 他们能歌善舞、从容美丽, 在各种文艺晚会中展现自我魅力。 他们擅于捕捉身边的美好, 常常拿起画笔描绘五彩世界。 一城一夜一滋味, 见食见人见生活。 他们用镜头定格瞬间, 用一张张图片记录美好生活。 看到这里, 相信大家对MBTI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过小编也要在这提醒大家, MBTI人格测试只是一个参考, 分类与标签并不能完全定义我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在日常交往中, 我们要打破刻板印象, 用心去感受和了解他人。 END
图文来源 | 综合同学、综合网络
本期编辑 | 校新媒体中心 黄莹
校对 | 校新媒体中心 阴昭阳 吴允莹
审核 | 钱敏 范龙超 文雯
办学125周年庆 | 连续五天!音乐学院第十四届艺术实践周专场演出等你来
忽而今夏 | 夏日的歌,我们的歌
经典情感小说语录书籍,豆瓣9.0,唯一被捧为“爱情教科书”的小说有多好看?
给老婆送什么礼物最实际的,送老婆生日礼物送什么好呢 让老婆开心的礼物有哪些
个性签名设计免费版在线生成器,如何在线设计自己的签名?可以这样设计
各种各样的接吻头像,「头像」亲吻 有次数吗?那剩下的 我只想和你分享
抑郁症缘何低龄化?(北京心理医生价格收费标准)
2023年最火的氛围感刘海来了,巨显脸小,堪比换头!(圆脸发型图片女减龄2023)
经典情感小说语录书籍,豆瓣9.0,唯一被捧为“爱情教科书”的小说有多好看?
给老婆送什么礼物最实际的,送老婆生日礼物送什么好呢 让老婆开心的礼物有哪些
个性签名设计免费版在线生成器,如何在线设计自己的签名?可以这样设计
各种各样的接吻头像,「头像」亲吻 有次数吗?那剩下的 我只想和你分享
抑郁症缘何低龄化?(北京心理医生价格收费标准)
婚礼上搞气氛的60种老少皆宜小游戏(婚礼游戏环节)
国际情商测试题!90分以下,说明你的EQ较低!(国际标准eq测试33)
教授建议结婚年龄降至18岁,早成家到底好不好?别忽略实际问题(现在法定结婚年龄是多少岁)
525li宝马,预计42.19万起售,新款宝马525Li年底发布,新大灯更犀利
小叶紫檀的这些功效,保你一生无灾无病!很有道理(小叶紫檀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趣测试网是一家符号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试平台,心理年龄测试题来自哈佛心理测试题库,小测试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视情况而定。
Copyright © 2018-2023 www.qceshi.com 心理年龄测试 保留最终解释权 - 网站地图 - 数据地图
发表观点(0条)